您的位置:首页 > 视察调研

以乡村产业振兴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1-01-21 09:32 【字体:

  □ 西乡县政协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如何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助力精准脱贫,实现乡村振兴,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课题。为此,西乡县政协将如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作为2020年度重点调研任务,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全县7个镇(办)16个村广泛开展调研,并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雅安市名山区进行学习考察,借鉴先进经验,为破解全县乡村产业发展难题建言献策。
  对策建议
  脱贫攻坚,产业是基础;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脱贫攻坚就不可持续,乡村振兴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此,我们要立足实际,完善政策,补齐短板,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振兴乡村产业,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一)承接产业扶贫,实现有效衔接。近年来,西乡县紧扣“长短结合+N个特色产业”布局,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为促进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为实现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此,各级要充分认识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夯实主体责任,借鉴产业扶贫经验,建立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机制,把产业振兴作为刚性任务,贯穿于乡村振兴全过程,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二)理清发展思路,实现三产融合。一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绿色生态乡村振兴之路。二要坚持规划先行,引领乡村产业振兴有序推进。立足县域实际,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高点谋划乡村产业振兴,要切实树立长期发展和循环发展理念,确定重点扶持产业,明确功能区域,规划布局发展,各级各类规划、项目、招商、电商、物流、业态一切围绕产业规划布局发展,确保乡村产业振兴规划目标任务落到实处。三要政策引导,实现城乡融合。要在落实中省市城乡融合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基础上,研究、细化出台打通城乡融合发展政策,打破城乡流动阻碍,促进资金、土地、人才等发展要素实现城乡双向流动。四要明确重点扶持环节,引导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深挖产业潜力。五要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三产融合发展。要依托现有的产业资源、要素条件,引导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要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商贸,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打通农业生产全过程。同时要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把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环境整治与发展特色民宿、农村电商、乡村文化休闲旅游、康养等新业态结合起来,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强人才培养,实现引领发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是关键。一要出台政策鼓励农村创业。通过市场带动、政策推动、典型示范,吸引农业专家、院校毕业生、返乡能人等群体创业兴农,形成幅射带动效应。二要大力培养本土人才。积极发现挖掘本土创业成功人士,用情用力引导其回乡发展。同时,对本土有成长潜力的青年、学生、退役军人加强培养,对村集体经济带头人、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加强培训,使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实现人生价值。三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通过职业农民创业示范、创新发展,引导农户参与乡村产业振兴。
  (四)坚持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高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搭建平台,促成我省农业高校、科研单位在西乡建立农业技术研究所及生产实验基地,探索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农业应用,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创新动力。二要高质量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要围绕主业创新业态发展,带动农民创业致富。三要高质量建立乡村产业振兴聚集园区。推动现有4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转型升级,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全、投资强度大、示范带动强的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形成融生产、加工、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四要高质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使市场主体与小农户分工协作,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五要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市场前景好的名优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区域特色品牌。
  (五)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一要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建立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优化政策导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二要探索建立面向“三农”的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引导金融资源下沉。三要建立适合乡村产业特点的金融体系,积极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宅基地、林地使用权抵押和信用等级授信,有效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四要设立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探索农业综合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业务品种和覆盖面,提高保险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五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积极争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盘活农村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效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用地难题。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