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照相簿里说变化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9-30 08:05 【字体:

image.png

作者儿时照片

image.png

作者近照

       □温晓黎 
  我是1978年出生,正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 
  很多年以来,无论走到那里,我都喜欢带本影集在身边,直到后来有了电子相册,东奔西走的时候便再也不用背着影集,随手就可以翻看过往的点滴。 
  我的第一张照片是1978年照的,那是一张黑白色的满月照,小小的人儿穿着一件花布棉袄,被放在一张老旧的木头椅子上。妈妈说那时候我们全县城就只有这一家国营照相馆,生意很一般,大多数人都不舍得把钱浪费在这些事情上。 
  第二张照片是我3岁的时候。那时家里刚买了新自行车,刚好有照相的人走街串巷吆喝,爸爸一高兴就把我放在车子的前杠上去照相。照片上我那的确凉小褂子领角的小花花和手里的塑料花被细心的照相师傅染上了“彩色”,巧手的妈妈为了照相还特意给我换上为过年预备的新布鞋。 
  第三张就应该是小学四年级的这张了,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彩色照片。那是1989年,当时为了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家里专门给我买了一套红色小西装,一双白球鞋。虽然现在看起来这样的一套衣服和红领巾搭配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我依然记得,我当时穿着这套小西装参加比赛时有多么开心。为了纪念演讲赛得奖,沉默寡言的父亲硬着头皮去请隔壁叔叔用傻瓜相机给我照了这张照片。当照片拿到手上的时候还在后悔,这么珍贵的照片我怎么都没有笑,反倒是身后黑白电视机里的倪萍姐姐的笑脸比花儿还好看。 
  再后来,自己家也买了相机,可是因为要上胶卷,那时的胶卷并不便宜,所以也不能够经常照相,只有逢年过节或有重要事情的时候才会照上几张。由于很珍惜每一次照相的机会,每一张照片都显得不够自然。 
  翻看手中的照相簿,这些年来,除了容颜,变化更多的是照片的背景。之前的老木椅被真皮的、布艺的、红木的各种沙发或坐椅代替;电视机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变大,从厚变薄…… 
  随着时光变迁,相机由“手动变半自动”“自动变数码”,胶卷由“黑白变彩色”“胶卷变数码”,感觉照相这个事情越来越简单了。加上电话机更新换代,手机功能的拓展变化,现在随时随地即可掏出手机,想怎么照就怎么照,爱照多少就照多少。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如今我已进入不惑之年,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照片也越来越多,可令我难以忘怀并十分珍惜的,还是童年那几张朴实无华且富有时代特色的旧照片。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