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郭秀明:惠家沟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5-06 08:07 【字体:

就在郭秀明去世的前三天,铜川市“四教育”现场会在惠家沟召开,郭秀明以《无怨无悔做村官》为题,作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发言。他声音洪亮,激情饱满,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站在死亡线上的人。

□ 陈友仓 崔煜婷 

十九年前的冬天,寒风凛冽,惠家沟村的男女老少手举花圈,以山里人最隆重的仪式为他送行。悲痛的哭泣声在蜿蜒的山道上此起彼伏,群山为之垂首,大地为之动容……

党在农村的脊梁——郭秀明猝然长逝,年仅49岁。

1991年秋,40岁的郭秀明为了改变惠家沟村贫穷落后面貌,让群众早日过上好日子,毅然舍弃自家富裕的小日子,毛遂自荐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他摘下自家诊所的牌子,当众烧掉了多年来村民们看病欠下的1700元欠条,掏出了那句烫人心窝的话:“不把共产党的阳光送到群众手上,我死不瞑目!”

“一个共产党员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心里,惠家沟118户495口人,哪一家的窑洞住了多少年月,哪一家的房子有几条裂缝,哪一家有几只碗,哪一家有几双筷子,他都一清二楚。每年的秋收季节,他都开上自家的那辆机动三轮车,从早到晚为全村每一户人家一趟又一趟往山外运果子、核桃;又一趟一趟的拉回化肥、种子。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建“绿色银行”,他第一个扛着老镢头上山,最后一个下山。孩子们在那个透过屋顶可以看到蓝天,漏风又漏雨的教室里瑟瑟发抖。为了能让孩子们在像样的教室里读书,建校时,工地离家不到一百米,他三个月没有回过一天家。白天在工地上忙碌,晚上为了省钱,他自己看料场。饿了,啃几口家里人送来的馒头,累了在麦草搭的小窝棚里打个盹儿。小窝棚四面透风、又湿又潮。学校建成了,他却瘦了整整10斤。

“老黄牛不能倒在槽头上,要死在犁沟里。”拓修出山路,他累倒在工地上,爬起来接着干,两次都是被人抬回家的。1999年春,惠家沟小流域治理工程如火如荼,郭秀明因病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腋下长满了大大小小的肿块,抬一下手臂都十分困难。癌症的病痛像刀割一样折磨着他。一天夜里,他摸黑到工地巡查,一脚踩空摔倒在硷畔下,当即昏死过去。路过的村民发现时,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整个人都快冻僵了,村民把他裹在怀里,又哈气,又按摩,折腾了老半天,他才苏醒过来。他费力地说:“别说出去,不然会影响人心,耽误工程。”第二天,他一瘸一拐地又出现在工地上。

就在郭秀明去世的前三天,铜川市“四教育”现场会在惠家沟召开,郭秀明以《无怨无悔做村官》为题,作了整整一个小时的发言。他声音洪亮,激情饱满,谁也看不出他是一个站在死亡线上的人。

如今的惠家沟青山环绕,绿波荡漾,道路宽阔,屋舍俨然!

郭秀明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个“郭秀明”,在脱贫攻坚、在乡村振兴、在奔向中国梦的征程上,立足岗位,默默付出……

选送单位:中共铜川市委史志办公室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