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父亲的清明节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4-01 08:37 【字体:

父亲扫墓是有仪式感的。他每次在墓前摆上祭品后,便开始讲述家族历史,从爷爷早逝,奶奶背着他从河北要饭要到东北,其间有多少人帮助过奶奶,以及奶奶怎么将他拉扯大。父亲说了无数次了。如今,父亲和哥哥都不在人世了,每逢清明,我都会带着弟弟子侄按父亲的方式扫墓,这已经不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承。 

□肖春荣 

父亲在世时,每年清明节前一周,便开始打电话通知我和哥哥弟弟,清明节那天一定要返乡扫墓祭祖。 

一年之中的大小节日都是母亲在张罗,唯独清明节例外。清明节前一天,父亲已经准备好了祭品,还特意去山中采两束迎春花,我知道父亲还要去看望一位故友孙大爷。 

孙大爷已经去世多年。每年清明节父亲领着家人,先是给爷爷奶奶扫墓,祭祀完毕,再去孙大爷墓地。 

父亲扫墓是有仪式感的。他每次在墓前摆上祭品后,便开始讲述家族历史,从爷爷早逝,奶奶背着他从河北要饭要到东北,其间有多少人帮助过奶奶,以及奶奶怎么将他拉扯大,吃的苦受的累,父亲说了无数次了,但他每次说,我们都得认真听。父亲说完家族史,还要向爷爷奶奶汇报一年来家中发生的一切大小事情,当然只报喜不报忧。父亲每次汇报时都不忘提起当年那些帮助过他和奶奶的人,说过年时去看望过他们了,请奶奶放心,他没有忘恩。 

父亲说完后,再轮到我们哥仨汇报工作、生活,最后子侄们再汇报各自的学习情况。我们家的扫墓和别人家不同,更像是一场墓前的“年会”。 

去给孙大爷扫墓,仪式感更重了。孙大爷是父亲的救命恩人,这话孙大爷在世时,父亲便常挂嘴边,逢年过节父亲都要携全家去孙大爷家走访。 

父亲六岁那年,在河边玩时不下心掉到了河里,恰好河边走过一群少年,孙大爷那年才15岁,他见状衣服都没脱,跳下河便将父亲救了起来。据说孙大爷回到家高烧不退,又打针又吃药,感冒了一个礼拜。父亲说,后来想想都后怕,据说那次孙大爷将自己托上岸后,已经精疲力尽,差点儿就上不了岸。 

孙大爷在世时,父亲经常说这些往事,他去世后,父亲在他墓前还念叨当年的救命之恩,并嘱咐我们,要记得孙大爷的恩情。 

那些年,孙大爷家有事情,父亲都全力帮忙。有一年孙大爷大儿子生病住院,父亲让我们哥仨轮流去医院看护。父亲和孙大爷情同手足,我们哥仨和孙大爷的孩子也经常来往。 

记得有一年春节过后,我辞职在家,心烦气躁。父亲喊我清明节返乡扫墓,我谎说,生病了,身体不好,扫墓让哥哥和弟弟陪同即可。 

谁知道我这话儿刚出口,父亲便发火了,朝我吼道,不去不行。 

到了公墓,父亲让我看看一排排墓碑上的碑文,有年长的,有年少的。父亲边让我看边说,相比生死,一切都是小事,没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父亲没读多少书,他也讲不出高深的道理,但他懂得追忆逝者,从而更好地善待身边人,通过扫墓,懂得人生苦短,珍惜生命,不必太过分地去计较成败得失。如今,父亲和哥哥都不在人世了,每逢清明,我都会带着弟弟子侄按父亲的方式扫墓,这已经不是一种仪式,更是一种传承。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