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理论研究

打造秦岭山珍品牌 助力群众脱贫致富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0-06-11 09:09 【字体:

  □秦斌
  宝鸡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涉及7个县区,范围广、人口多、基础弱,确保巩固脱贫成效、持续增收致富的任务非常艰巨。特别是面对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硬性要求和严格的产业准入清单制度,如何贯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两山”理论,发展一批“小木耳、大产业”,是我们必须聚力破解的课题。
  一是整体规划区域布局,着力解决小散、生产传统的问题。宝鸡山区土特产品分布广杂、交错零散,大多处于自然状态、不成规模,生产销售盲目随意、单打独斗,整体效益不明显。为此建议,一要专设机构统管。市上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抓农特产业发展,全市一盘棋,总体规划设计,统筹资源整合,对质量标准、技术要求、包装加工、销售流通等实行统一管理,着力搭建大平台,形成大产业,力推走向大市场。二要优化品类布局。要按照适生、优质的原则,科学划定各区域的发展品种,力避泛化、同质化,如,千阳的核桃、陇县的香菇、麟游的杂豆,特别是位于秦岭腹地的太白、凤县,要保持花椒、蜂蜜、木耳、板栗、中药材等传统品类,让最适宜的地区发展最优质的产品,最大程度保证特色品质,提升规模数量,实现错位发展。三是集约规范提标。坚持适度集约规模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经营主体,有序实施集中连片建园,推进标准化生产,提升组织化水平,着力构建立体化、综合化、高效化的发展格局。
  二是深挖价值延长链条,着力解决开发浅短、资源浪费的问题。“秦岭之中无闲草,山珍全身都是宝”。长期以来,受“核桃只是一般干杂果”这一传统思维影响,农特产品潜在价值挖掘不够,资源利用不够充分,造成严重浪费。为此建议,一要深度研发利用。强化“核桃仁健脑、分心木疗疾、核桃壳美工”的思维理念,研究发掘特产潜力,全面评估特效价值,像开发凤县花椒一样,全方位展示秦岭山珍的特异、独到与奇妙。二要跟进配套业态。围绕产品研发需求,市上合理布点配套,引导商家兴办相关加工企业,把资源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真正走进消费市场,推动衍生新的业态,不断提升特产附加值。三要形成闭合链条。加大宏观调控,协调好生产、加工、包装、策划、销售、研发各环节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共同体”关系,形成扣合紧密的利益链条,逐步构建要素完善、点线相宜、流通顺畅、运行高效的全产业链。
  三是打造品牌加大推介,着力解决品标繁杂、竞争弱势的问题。宝鸡同类同质的山珍产品注册商标繁多杂乱,一品多价、一品多标,群龙无首,没有抱团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建议,一要整合资源统一品牌。站在实施品牌战略的高度,对全市山珍资源和同类产品进行整合,统一品牌标识,同类产品主打一个品牌,通过品牌的规整,提升市场竞争力,盘活全市山珍资源,带动山珍产业化、高质化发展。二要培树地标擦亮品牌。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是地理来源赋予山珍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要立足秦岭地域特色,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和“三品一标”认证,打造宝鸡山珍地域品牌,以品牌作为联系企业与农户的纽带,形成“公司+商标+农户”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效提升竞争实力。三要强力宣传打响品牌。加强品牌形象塑造和宣传策划,积极组织参加农博会、丝博会及各类大型推介、名优品评、文化节庆活动,将产品嵌入旅游产业链常态宣传,开设秦岭山珍“城市专柜”,在各大城市和名优景点专店销售,不断扩大产品知名度,着力打造特色名牌,推动秦岭山珍走出产地、走向全国。
  四是紧跟市场营销挖潜,着力解决渠道制约、流通乏力的问题。受地域偏僻、信息闭塞等因素影响,宝鸡山珍产品还没有真正进入大市场,大部分产品还是自产自销,与市场脱节,效益低下。为此建议,一要搭建平台产销对接。针对山珍特产“出村难”、消费者“购买贵”,产销对接不精准的问题,市上管理机构要协调搭建产销公益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市场需求的品种数量、价格波动、销售周期等信息,促进产销衔接有序、市场相对稳定。二要丰富内涵创意包装。深入挖掘山珍产品的历史文化、乡土情怀,在营销中融入文化元素、乡愁记忆,让消费者“闻之满是惦念”“见之无限动情”,进一步拉近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紧跟现代商品竞争形势需求,在包装上下功夫、出奇招,以创意的载体、独特的设计,让产品灵动起来,不断增强消费吸引力。三要织密网络多元销售。通过加盟方式开办不同规模的连锁店扩大线下销售,建立电商平台畅通线上销售,对接重点客商实现定向销售,形成线上线下双向驱动、点上面上联合发力的营销体系,推动实现购销两旺,让秦岭山珍真正成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品牌。
  (作者系太白县政协主席)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