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陇县固关镇:民族团结之花在关山深处绽放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7-31 09:20 【字体:

□ 记者 冯倩楠

站在宝鸡市陇县固关古街上,两侧房舍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在青山绿水的映照下别有韵味。

方寸间一览千年。固关镇,少数民族群众占全镇总人数的14.7%,其下辖的固关街村,少数民族群众占全村总人口的39.6%。回望过去,回汉群众在这里创造和传承灿烂文化,迈入新时代,回汉两族依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固关镇和固关街村先后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全国首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文化为桥

“邻里邻居,帮一把没啥大不了的。”刘少星是固关街汉族村民,因为家里有拖拉机,干完了自家的活,经常帮一些家里缺少青壮年劳力的回族群众犁地。有一回,一名回族村民生病,刘少星和固关街村党支部书记杨宝祥连夜开车,将他送去宝鸡市区看病。

王小平是一名回族村民,一次,一户村民家中失火,王小平发现后,一边大声呼救,一边接上水管,冲向屋内救人,不顾身上的衣服被烧着,和其他村民共同扑灭了火,也帮助屋内人员成功脱险。

在这样一个回汉人口聚居地,各族人民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求同存异、互帮互助,在我们这里司空见惯。”杨宝祥细数村里的暖心事:回汉学生一起上学、回汉妇女一起跳广场舞;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是全村一起参与;村里回汉通婚的夫妇已有20多对,不同民族组成了相亲相爱的大家庭……

在固关镇,像王小平这样的民族代表人士、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身边榜样,被召集组建成宣讲小分队,结合“文明新风进万家”暨“四送”活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活动等载体进行民族团结宣讲,以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带动当地群众。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公共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固关镇广泛开展戏曲表演、广场舞展演、社火游演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将民族团结的真实故事改编成快板、小品,让春节社火的喧天锣鼓、农民丰收节的欢歌笑语,都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载体。

“多年来,镇上村上的群众从来没有因为民族问题闹过矛盾,一次都没有。”固关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苏小辉说。

民生为本

“月工资基本在5000元左右。”今年春天,少数民族群众杨晓刚在固关镇苏陕协作春季就业帮扶招聘大会上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在固关镇,像他这样通过就业帮扶实现稳定就业的少数民族群众已有100多名。

固关镇始终把促进回汉群众就业放在突出位置,连续多年通过搭建就业平台、提供精准服务、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协调县总工会、县人社局、县工商联等单位,统筹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扩面,在解决群众“饭碗”问题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今年的招聘会,岗位主要集中在现代加工、建筑施工管理等方向。对于这种好机会,我们要保证人人通知到位,不让大家错过。”苏小辉介绍,为了让服务更精准、信息覆盖更全面,工作人员会提前筛选符合当地注册登记备案条件的企业;针对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通过微信公众号、村级微信群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对于重点人群,则由村干部上门通知、电话回访,确保就业机会送到每一户有需要的家庭。

民生福祉的改善体现在方方面面。过去,“泥巴路、土坯房,吃水全靠挑水郎”是固关街村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各族群众共享“四通四有”的良好生产生活环境——通水、通电、通路、通网,有安居住房、有增收产业、有旅游特色、有农贸体系。

杨宝祥介绍,近年来,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村上争取各级资金3000多万元,先后实施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硬化等项目20多个,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固关镇还持续开展“惠民工程促发展”行动,2024年投资1200万元实施农产品销售集散中心、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等惠民工程6个,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推动着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产业为翼

“无滤镜,找到陕西版《我的阿勒泰》了!高寒川只有14度!”从固关镇旅游回到西安市,市民高芳在朋友圈发布了这个夏天自己找到的“好去处”。炎炎夏日,海拔1100米的固关镇正迎来“清凉经济”,这里依山傍水,加之打造了露营基地、古街客栈、网红涂鸦墙等特色文旅项目,吸引了一批游客来纳凉避暑。

夯实产业根基,激发自身“造血”功能,才能迈开步子发展,让当地回汉群众的生活更有奔头。“去年,我们实施固关古街、游客服务中心、永盛店等文旅项目,旅游领域软硬件设施不断升级。”杨宝祥说,去年旅游人次突破3万人,带动消费350万元,固关街村700多名群众共同分享乡村旅游红利,全村注册登记市场主体66户,崔刚、陈红霞等村民通过经营特色餐饮实现增收致富。

“镇上强化发挥统战作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参与乡村振兴。”苏小辉说,固关镇引导统战成员发挥优势,建立“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企业家在当地投资建设社区工厂和产业基地。固关街村村集体建成了光伏发电项目、五味子采摘园,带动200名各族群众入园务工,相比2019年,村集体收入翻了三倍。

固关镇还引导统战人士深入镇村开展科技下乡、电商培训、种植养殖业技术培训等活动15次,组织开展“高寒川”农特产品展销宣传活动,依托电子商务渠道销售蜂蜜、香菇、山野菜、荞面等农产品,年销售额达300万元。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涌现出一批回汉群众致富带头人,如回族群众袁虎平,承包土地百余亩种植烤烟,雇佣村里18名留守村民,每人每月增收4000元。

“固关镇的民族团结是一代代人用真心实意焐出来的。”苏小辉说,将继续围绕镇村群众需求发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引导镇村群众同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的“幸福花”,让千年古街的团结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新篇章。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