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刘青光:披肝沥胆坚守医者温度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8-14 09:04 【字体:

【统战人物】3(1666653)-20250814091409.png

刘青光 受访者供图

□ 记者 张涵博

8月11日,周一早9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总院区肝胆外科病房里,肝胆病院院长刘青光像往常一样查房。面对满病区的肝癌患者,他时而俯身倾听,时而用几句轻松话缓解患者和家属的紧张。

“医生是一份兼具‘冷’‘热’两面的职业,‘冷’是面对疾病时沉着冷静的状态,‘热’则是对患者将心比心的态度。”从医四十多年,刘青光总是慎之又慎,没有因为主观原因给患者留下过任何遗憾或不愉快。“回头看看,这一路虽然很苦,但也感觉挺甜。”

致力延续患者生命

刘青光的舅舅是一名中医,从小耳濡目染,让他对医生行业充满向往。

1978年,他考入西安医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的首届统招大学生,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进入交大一附院。1985年,交大一附院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成立肝胆外科。几十年间,他见证着这个学科从40张病床的小病区,发展为西北肝胆外科高地。

“肝胆外科被认为是外科中较有挑战性的领域,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刘青光说。这一领域涉及肝、胆、胰、脾四个器官,涵盖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多种疾病,技术上既包括肝移植这样的大手术,也包含各类微创技术。

刘青光刚从医时,曾接诊过一名罹患肝癌的两岁半女童。医生们反复会诊后为她实施了半肝切除术,然而两年后病情复发转移,受限于当时的医疗技术,这个幼小的生命最终不幸离世。“可能大家觉得医生心硬,见得多了就麻木了,其实并不是,有时候心里还是会有很脆弱、很敏感的地方。”

医学迈出一小步,患者生命就会延续一大步。刘青光的办公室案头堆满了专业书。医疗技术和理念的日新月异,让医生必须当一辈子的医学生。在他看来,医学不光要靠学历打底,更得终身啃书本、追进展。这些年,刘青光带着团队一直深耕肿瘤转移机制研究,就是想解读其中“密码”,给临床突破找机会,并大力推广微创技术。

癌细胞的快速增殖加上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实体瘤内的区域氧气供应减少,这种缺氧环境会让癌细胞更顽固。这时,癌细胞里的缺氧诱导因子(HIFs)会帮它们适应缺氧的环境,让癌细胞继续生长、耐药。2021年,刘青光研究团队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Gregg L. Semenza教授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创新性地发现在乳腺癌和肝癌细胞中,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和HIFs相互作用影响癌细胞。

这一发现意味着,针对HIFs或PADI4研发药物,可能为这两种癌症带来新疗法,也能为患者多争取些希望。

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2018年8月19日,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医师奖”颁奖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刘青光获颁“中国医师奖”。他至今记得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奖时的那份“受宠若惊”,“这一行里厉害的医师太多了,真没想到能拿到这个奖,知道消息时特别开心。”

更让他感慨的是,这份荣誉的背后,是社会对医疗行业的重视、对医者价值的认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时任交大一附院副院长的刘青光以“五加二、白加黑”的劲头,始终站在疫情防治最前沿,带领团队扎扎实实做好防控基本功,不断制定修改完善各项流程,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这样的坚守,早已是他职业生涯的常态。

“这行就是‘随叫随到’,手术台上‘拿不下来’了,大晚上打电话叫你,你去不去?人命在那儿等着呢!”刘青光不后悔选择从医,却深感对女儿有亏欠。“孩子妈妈以前是护士,我们工作忙,孩子才半岁就被送回了老家。两岁半接回来后,我俩都上夜班,只能把她带到单位,她不是在病房办公室待着,就是被锁在值班室里。”

这份对职业的执着与付出,也让他的医者仁心被更多人看见。2021年,他荣获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他说,“这个奖充满了人文关怀内涵,也告诉我要继续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谈及从医心得,刘青光认为,医生首先要从专业角度把问题讲透彻,同时在专业之外,要尽量与患者和家属产生共情,但不能让感情凌驾于专业之上,否则容易偏离方向。“中医说‘治病要治心’,这个‘心’就是心理。对医生而言,沟通技巧很重要,但技巧之外,更关键的是换位思考。”

多年来,他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已走向全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如今,刘青光常说自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核心是带好新人、培育后辈。“优秀的医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持续学习的劲头,更要有内心的善念。”

参政议政助发展

除了日常诊疗、科研、教学工作,刘青光还身兼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西安市第十三届、十四届政协委员。2016年,他加入了农工党。本职工作之外,他的“责任清单”上又多了一项重要内容——把临床工作中观察到的问题,转化为对民生福祉的关注与推动。

作为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刘青光始终记得加入组织时的初心:“医药卫生领域是农工党主体界别,这与医生‘救死扶伤’的初心相通,都是为了让更多人活得健康。”

2019年,刘青光带领农工党西安交通大学基层委员会20名医卫专家,联合农工党陕西省委会一同前往柞水县秦丰村开展义诊。

地处秦岭山区腹地的秦丰村交通不便,部分村民因疾病陷入贫困。听说专家团队要来,许多深山里的村民翻山赶来。义诊现场,医生团队悉心为村民诊治,耐心讲解日常健康知识,在秦丰村卫生室,医生团队当场达成捐赠医疗设备的意向。刘青光还走进贫困户舒立忠、周正品家中,详细询问病情、生活习惯和用药情况,为他们送去急需的药品。

这样的场景也曾出现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核桃乡。作为农工党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青光曾深入当地山区,用专业力量助力健康扶贫,让偏远地区的群众感受到医疗关怀。

在参政议政中,他的“医生视角”尤为鲜明。针对老龄化加剧,他在西安市政协提交“关于应由省级政府主导,大力推进我省养老体系建设的建议”提案;看到肿瘤患者化疗费用负担重,他在提案中建议,将肿瘤患者一般性化疗和放疗费用纳入日间支付范围;结合所在专业领域、工作岗位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所见所闻,他围绕“疫情中关于院感防控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和“关于进一步丰富养老政策内涵、加快构建立体养老体系”提交了两份人大议案……

刘青光说,参政议政与临床是“相互赋能”:“医生治个体的病,参政议政则是治社会的‘病’,目标都是让日子越来越好。”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