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共缅历史 共创伟业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侧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10-20 08:48 【字体:

头条图(1737427)-20251020085115.JPG

9月23日,省台办、省台联在西安联合举办“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

□ 记者 张涵博 文/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9月23日,省台办、省台联在西安联合召开“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与会人员回顾台湾光复的峥嵘历程,共话两岸未来美好愿景。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被迫与祖国分离,遭受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残酷统治。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同胞实施血腥的镇压与肆意的掠夺,蓄意摧毁台湾民众的文化根基与民族认同,罪行累累,罄竹难书。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1896年,抗日保台志士、晚清爱国诗人丘逢甲写下这短短四句诗。丘逢甲曾孙丘济民在发言时吟诵这首诗并动情表示:“实现民族团圆,让宝岛台湾真正回归祖国怀抱,是曾祖父那辈人的夙愿,也是我们这代人最殷切的期盼。这份期盼,终将在历史的进程中实现。”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这场抗击外族侵略的伟大斗争中,台湾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雾峰林家从未退缩,坚定地站在抗日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的祖训与家国情怀。

得知要举办这场座谈会的消息,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台湾雾峰林家第九代后人林铭聪委托省台联把他的所感所念带到会场:“历史早已告诉我们,团结是中华民族最强大的力量。从过去的抗日抗争到如今的民族复兴,中华儿女无论身处何地、来自哪个省籍,都应心手相牵、团结一心。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抵御外来的打压与干涉,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台湾随之光复。一时间,海峡两岸,举国欢庆。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叶蔚南分享了父亲叶荣钟的故事:1946年,包括叶荣钟在内的15位台湾各界知名人士自发组成台湾光复致敬团赴大陆拜谒黄帝陵,因连日暴雨阻断道路,他们最终在距黄帝陵200里的耀县遥祭黄帝陵。60年后,致敬团仅存的林宪老先生牵头,组织致敬团后人重访故地。“这一次,我们一行人终于成功祭拜了黄帝陵,还立下了纪念石碑。值得一提的是,祭拜所用的《祭黄帝陵文》,正是我的父亲撰写的。”

“林宪老先生特意指给我看一张桌子。1946年致敬团在西安入住西京招待所时,父亲就是在这张桌子撰写了祭文。站在桌前,我仿佛能触摸到先辈们当年的赤诚之心。”叶蔚南表示,希望两岸同胞守住民族的根与魂。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原副秘书长、《海峡评论》发行人福蜀涛说,过去部分台湾青少年对大陆有误解、认知片面,如今愿意主动与大陆同胞交流,这得益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展现大陆真实面貌,帮助他们更全面地认识。“期盼两岸同胞在理解与交流中越走越近,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日本殖民统治的50年里,台湾民众从未停止过反抗,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其实都是源于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怀。”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顾问、台湾中华文化与高等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孙若怡说,当前台湾地区“去中国化”“皇民化”教育已持续多年,不仅模糊、扭曲了台湾民众的真实身份认知,还导致许多年轻一代成了“无根的兰花”——既不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也逐渐失去奋斗目标。“我们应当以中华文化为根基,做好创造性转化,重新掌握历史解释权。”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亲临观礼现场,来自台湾、现居香港的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中华两岸(香港)文创观光协会会长方秋云深受震撼,“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和骄傲感油然而生,久久不能平息。”

历史述说过往、昭示未来。她说:“作为两岸同胞,更肩负着推动融合发展的使命。海峡再宽,也挡不住两岸同胞的骨肉亲情;距离再远,也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

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强说,80年前,两岸同胞用血肉之躯实现了台湾光复;今天,我们要用共同的信念实现和平统一。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将传承弘扬黄埔精神,团结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黄埔亲属后代,持续深化两岸交流交往,汇聚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合力。

“台湾光复是民族复兴路上的重要节点,而祖国完全统一更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省海联会副会长崔歆倡议,深化交流合作,以文化为纽带、以民生为桥梁,推动两岸同胞尤其是青年一代走近走亲、心灵契合,坚定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径,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荣光。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