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刘二慧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特色小城镇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国家发改委对鼓励各地区培育发展特色小城镇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强化对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住建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
针对我省尚缺现代制造业特色小镇的实际,应加快“现代制造业特色小镇”示范工程建设,为我省建设更多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生态环境优美、公共服务完善的特色制造业小镇提供借鉴。
为此,建议:
1.依托陕鼓在临潼以“工业制造+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为核心率先规划和启动建设特色制造业小镇示范工程。建议依托我省著名制造企业陕鼓和围绕其形成的产业聚集区,对接国家SA级景区兵马俑、华清池及骊山等旅游文化资源优势,以绿色智能制造、能源互联岛智能供给示范工程、工业旅游为核心,融入文化旅游、科技教育、体育健身、特色酒店、生态餐饮、康复疗养、金融服务等产业元素。由省上支持在临潼打造我省第一个“工业制造+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的制造业特色示范小镇。推动特色制造业小镇建设,既可带来产业上的特色发展,又可提升城镇城市化水平,既在小镇上云集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市场主体,为小镇上的劳动力提供强大产业就业支撑,又有利于形成相对完善的生活配套功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对在更高层次上培育城乡发展新动能和新的增长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在制造业小镇可以通过政企合力发展新模式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在特色小镇建设模式上,可采取政企合力发展的PPP和产业基金服务小镇发展等模式,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特色小镇PPP模式,是以特色小镇项目为载体,寻求实力较强的企业参与小镇建设和运营,既实现了小镇建设的目的,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投资回报。产业基金服务小镇发展模式,是由投资企业发起设立产业基金,产业基金支持特色小镇建设,通过基金+技术+产品+服务,引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系统解决方案,为现代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提供有力的资本支持。基金还可通过海外并购,为特色小镇建设带来更低的融资成本。
3.通过创新能源供给管理打造“优而美”的特色制造业小镇。建议对小镇内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天然气等)和传统能源(工业余能等)进行多能互补、集成优化,依靠技术创新全方位提升区域内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用能成本。利用能源互联岛技术可打破目前能源管理机构目的单一、各自为政局面,有效推动政府投入和管理方式创新,进而使能源供给侧结构得以优化。建议由省上支持在全省特色小镇、重点镇、文化旅游名镇,充分利用陕鼓的能源互联岛技术,推动区域内能源分布式生产与消费,实现多能互补和梯级利用,将特定区域内各种能源进行高效利用和耦合集成,以智能化管控、专业化运营的模式,向区内用户提供水、暖、冷、电、燃气、工业气体、蒸汽等多联供能源,在小镇区域内形成能源自循环、自供给、自处理,实现“用能端成本最低、产能端:能效最大和余能利用最大化、‘三废’排放最小化”的整体目标,打造“优而美”的小镇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小镇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
书面发言人职务:省政协委员,西安府州红品牌营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省侨联青年委员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