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陕西省委员会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是目前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重大民生工程,但仍存在供需矛盾突出、隐形限制多、家校教育不协同、流入地生源不稳定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为此建议:
——进一步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规定,以最困难的地区和条件最差的学校为切入点,全面改善薄弱学校,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用职称、待遇等杠杆撬动、吸引优秀教师向乡村流动,破解“乡村弱”和“城镇挤”的难题。
——为随迁子女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应简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手续,放宽其入学就读条件,“零障碍”“零拒绝”,全员接收,一站式报名,使每一个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都能够及时就学、转学、上好学。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相关机构心理咨询、班主任、社会志愿者的作用,对务工人员就学子女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早疏导,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设立专项基金,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专项基金用于改善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人数较多学校的办学条件,激发学校办学的内在活力。合理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建立城乡义务教育段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增加其在待遇、职称评聘、评优、树模政策中的权重。免补同步,建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资助体系,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保障。
——关注幼儿事业,为随迁子女及早适应城市创造条件。适应“两孩”时代的到来,在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的同时,应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使之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尽早融入城市教育、适应城市创造条件。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