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
2017年6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为推动金台新兴产业发展,5月中旬,区政协经科委组织部分委员深入金河工业园、惠丰红豆杉、中铁宝工、北宸航天、大数据产业园等处,实地查看金台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听取区工信局、商务局、统计局等部门汇报,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特点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效果初显。目前,全区共有新兴产业单位12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20.6%。今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3.44亿元、销售收入6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1%和80.3%,新兴产业中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占6.4%。主要特点是:
一是分布领域不断拓宽。目前,金台区新兴产业已形成以石油、海力特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以中飞恒力、北宸航天为代表的航天航空,以中车时代、中铁宝工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以惠丰红豆杉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以泽方生物驱油、东旭光伏发电、天塑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大数据产业园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等六大产业为主导,循环经济加快发展的格局。
图一:金台区新兴产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图二:金台区新兴产业行业分布统计图
金台区新兴产业行业贡献统计表
二是竞争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招商引资,培育了一批具有带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北宸航天是西北首家无人机研发、生产、销售、培训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系流式无人机国际领先;泽方新能源的BERO生物驱油技术国际领先,中车时代轨道交通代表了国家制造水平,区大数据产业园获国家大数据交易中心贵阳交易所陕西分中心授牌,六轴工业机器人、智能导航车等一批龙头企业正在落地研发;创新体系逐步建立,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技术合同成交额3亿元。
三是贡献份额不断增加。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7亿元,同比增长28.3%,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46.4%;实现销售收入77.3亿元,同比增长13.5%,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39.4%;实现增加值29.4亿元,同比增长6.5%,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35.2%;实现利税2255万元,同比增长12.7%,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的32.3%。全区新兴产业企业从业人员达0.98万人,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6%。
四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目前,全区签约新兴产业项目9个,投资69亿元;在谈新兴产业项目5个,引资5亿元,着力打造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逐步由一般加工、简单仿制、低端配套发展到掌握一定先进技术,具有整车、整机等终端产品产业化能力;由专注于制造环节,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
二、短板与不足
总体上看,金台新兴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成长阶段,虽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规模层次不高。虽然从统计数据看,金台新兴产业占比较高,但辩证分析看,创新产业培育相对滞后,很大部分是从传统产业中剥离出来,实质上的新技术、新市场、新产品、新业态占比小,层次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科技转化不够;产业配套能力弱,许多配套企业流失到渭滨、高新、蔡家坡,总体上仍处于新兴产业的中低端环节。
二是骨干企业不多。新兴产业企业在专利、标准、品牌建设方面滞后,整机终端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议价能力弱,盈利空间小,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少。目前,总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总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3家,总产值不够1亿元的企业 7家,实现的增加值不足规模以上企业的三成。
三是项目投产达效慢。新兴产业项目普遍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高,有效需求不足、市场推广难等特点,短期内难以形成经济效益。近年来,金台高度重视新兴产业投资,但形成的新增长点不多,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不明显。一些项目引进签约时很震撼、很赢人,落地难、落地慢,如石墨烯招商用了很大劲,至今未能落地。
四是要素制约因素多。由于土地资源紧缺,大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劳动力、资金、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续上涨;校际合作停在表面,近三年科研投入逐年下降;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优惠政策未出台,产业引导基金、人才引进政策不完善,引领发展的企业家、研发人才、技术工人缺乏。
三、对策与建议
抢抓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技术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形成点面结合、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发展格局,把金台建成西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生产、营销基地。
一是坚持重点突破,在下好“先手棋”中打好“主动仗”。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五大领域、八大产业、40个重点方向、4000项细分产品和服务中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主动对接国家和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金台新兴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支持产业目录及园区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石油、海力特、中车、红豆杉等龙头企业发展,形成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优势;加强分类指导,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相对聚集,加快形成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
二是敢于无中生有,在招大引强中呈现“路线图”。招大商,按照“引进—生成—集聚—创新”的思路,放眼全国、全球,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来,生成数个在行业内举足轻重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实施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发展战略,支持国金中心引进一批职能总部、区域总部,发展百亿楼宇、千亿产业,着力把现有600多户中小企业总部留在金台;快建设,通过政策的支持、配套的提速,促进东旭、泽方等新能源重点产业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见效;成链条,以“大树效应”带动新兴产业“枝繁叶茂”,支持中车、石油等企业延伸链条,吸引配套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走出去,重视宝石、宝烟等企业走出去的现实,做好富裕产能转出去、技术标准带出去、高端品牌创出去、企业总部留下来工作,构建金台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三是突出产业第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下功夫。产业竞争力的强弱直观上是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核心技术和终端产品的先进程度。立足金台,加快北大产学研基地科研项目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促进海力特等一批创新型企业扩大产能规模、形成技术优势、拓展市场份额、做大做强;依托红豆杉院士工作站,突破紫杉醇提取技术、研发生产防霾治癌高科技产品;加强政策引导,引导东岭钢铁、冶炼等传统产业通过升级产品技术、延伸产业链进入新兴产业领域,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瞄准前沿技术,按照“一业一平台”的标准,布局建设产业研发及公共服务机构,支持宝石、中车等企业突破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
四是强化企业主体,在产业模式创新上求突破。支持金河工业园、蟠龙新区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加强与国内外石墨科研单位合作,培育和引进石墨深加工先进技术,加强石墨烯研发利用,规划建设一个集技术研发、孵化实验、加工利用、应用示范等功能于一体的石墨产业园;瞄准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协调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金台企业进行沟通与合作,为新兴产业提供技工型人才;在金河工业园摈弃传统模式、建设“智能工厂”“智慧车间”,普及高端智能装备应用,促进新兴产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理顺体制编制,推广大数据产业园“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引导惠龙易通、瑞丰农业等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智慧发展,支持企业建设面向行业的大宗商品和生产资料电子交易平台,发展故障诊断、专业维修、远程控制等增值业务,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维护、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新业态新模式。
五是加强战略思维,在创新体制机制中追赶超越。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设立区新兴产业发展专家组,就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对策等提供决策参考;借鉴外地做法,制定金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设立创新研发基金、出台专利奖励政策,引进研究院;建立区级领导和经济部门联系新兴产业企业制度,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军民融合、促进中飞恒力等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发展;出台高端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对签订5年以上工作合同的国内外高端科技人才,给予住房补贴和研发启动资金,对手里有项目的高科技人才,政府给予其相应的配套资金,为高端人才扎根金台、服务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