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书面发言

关于借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快我省追赶超越步伐的建议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1-27 15:18 【字体:

台盟陕西省委员会

自2017年3月5日,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标志,粤港澳合作进入世界级湾区经济共建时代。经济层面,打造大湾区“经济共同体”,建立开放、共同的商品和要素市场,减少各种有形和无形的经贸壁垒,促进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分工,成为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畅通、最活跃的地区。社会层面,大湾区各市在社会、教育、文化、卫生、公共服务等方面逐步相互融合,融为一体,使关中城市群全体居民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最高、文明程度最高、公共服务最完善的区域。在对外层面,港澳在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带动珠三角9 城市进一步在经济、社会等方面与港澳接轨、与世界接轨,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成为全球金融、贸易、服务、高科技、制造业中心,成为我国走进世界、联系世界的最便捷连接地带。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著名的成绩,其先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中突出了七个重点:

1.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强化内地与港澳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强化城市内外交通建设,便捷城际交通,共同推进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粤澳新通道等区域重点项目建设。

2.进一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落实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系列协议,促进要素便捷流动,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人员、货物往来便利化,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

3.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统筹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完善创新合作体制机制,优化跨区域合作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国际化、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水平和效率,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4.构建协同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完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合作发展平台。

5.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优质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产品供给,打造国际化教育高地,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建设绿色低碳湾区。

6.培育国际合作新优势。粤港澳共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和联手“走出去”,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平台,更好发挥归侨侨眷纽带作用,推动大湾区在国家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7.开展重大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粤港澳合作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并复制推广成功经验。

相比而言,我省关中城市群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数量总体不足。西安市与东部特大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尚有差距,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群城市数量总计 18 个、建制镇 687 个,大城市少,中小城市发展相对偏弱,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 72 个,分布较为稀疏,分工协作不够紧密。

2.创新潜力有待深入发挥,成果就地转化水平不高。城市群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各类科研机构力量未能有效整合,军民科技资源共享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与经济、成果与产业对接不畅,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不到 30%。

3.开放合作层次不高,体制机制障碍尚未完全破除。发展观念和竞争意识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够,开放型经济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环境不优,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市场主体不多不大不强,对高端要素吸引能力不强。

4.生态系统相对脆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 1/3,且空间分布不均。渭河、汾河流域部分区段水质污染严重,地下水超采问题突出。大气环境污染情况严峻,重污染天气频发,环境容量接近极限。

为此,我们建议:

1.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推进关中城市群互联互通。以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国家高速公路为骨干,加快构建“四纵四横”的对外运输大通道。推进银川—西安、西安—十堰、西安—重庆等高速铁路及兰州(定西)—平凉—庆阳—黄陵铁路建设,形成覆盖广泛、辐射周边的铁路网,进一步增强连通西南西北地区的运输能力。全面建成区域内国家高速公路网,强化局部重点路段通行保障能力,努力打造立体交通联通网络,不断提升连接效能;同时,积极推进医疗、教育、环保等具体领域的互联互通。

2.以创新合作机制为突破口,实现关中城市群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深化完善陕甘、陕晋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关中城市群工作小组,实现关中城市群三方决策机制相协同、功能相协同、关中城市群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协同。建设城市群信息服务平台。加快建设“云网端”新基础设施,建设一批政务数据中心和基于云计算的创新服务公共平台,争取在居民社保、证件办理等方面实现异地同步受理。

3.以生态环境保护为试验田,推进关中城市群绿色发展。根据《规划》要求,构建“两屏、一带、多廊、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通过推进气水土等污染防治对区域合作模式不断进行调整完善,提升合作效率,优化合作流程,实现区域污染同治、生态同建,为城市群追赶超越增添绿色动力。

4.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着力点,提升关中城市群发展上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西安作为关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发展的好不好、快不快直接影响到关中城市群的整体,必须要加快西安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围绕打造“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下绣花功夫。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通过进一步加大投资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做大经济总量;通过统筹西安科技资源配置,把西安的科技资源优势尽快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

【编辑:杨洋】

来源:陕西政协网 编辑:杨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