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深入调研摸实情 精准建言促发展

——安康市政协开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调研协商侧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7-11 08:45 【字体:

□ 实习记者 庞浩楠 通讯员 王秋 记者 唐冰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连日来,安康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市委决策部署,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课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务实协商,为打造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言献策,确保政协履职与党政工作同频共振。

如何破解这一重大课题?市政协立足安康实际,聚焦“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赋能富硒产业”两个关键切入点开展调研。两个多月来,调研组不畏酷暑,采取本地调研与外出考察、实地调研与座谈交流、集中调研与自主调研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摸清实情、找准问题、提实建议。

市政协副主席杨军介绍,调研组多次召开意见征集会,广泛听取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负责同志及专家、企业代表的建议,反复修改完善调研报告。

为形成履职合力,市政协联合各县(市、区)政协及民主党派、工商联开展协同调研,共收集调研材料14份,既丰富了协商内容,又为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同题共答、优势互补,有效提升了议政质效。”市政协副主席柯玉富表示。

6月26日,在市政协五届二十二次常委会会议上,市政府通报了安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进展:富硒产业、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链初具规模,现代物流、毛绒玩具等配套产业稳步发展,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势头良好。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科技贡献率偏低、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

会上,各党派团体、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产业升级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良策。

针对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市政协民宗委聚焦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创新弱等突出问题,提出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保障、引进急需人才等五方面建议。

围绕富硒产业升级,市政协社法委表示,虽然产值7年翻番至760亿元,但仍面临创新投入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等挑战,建议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深化产学研合作、健全标准体系等措施,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是安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市政协常委、民盟市委会主委汪信娥建议,聚焦主导产业发展痛点和需求,建立全产业链溯源平台,打造数字化应用标杆,以算力项目为契机,培育“链主”企业。

市工商联副主席、秘书长潘杰将视线聚焦于新型材料产业发展方面,建议筛选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持续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针对农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汉滨区政协副主席晏长荣建议,坚持规划创新引领,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因地制宜培育农业园区新质生产力。

汉阴县政协主席刘定东则围绕产业补链强链、聚链成群建议,坚持精准化专业化招商,重点引进能够带动产业集群、提升技术水平、填补产业链空白的优质项目。

听完委员们的建言,与会各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回应,表示将认真梳理、充分吸纳真知灼见,将其转化为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具体举措。

“要把安康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市政协主席周建功表示,要把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履职重点,找准与政府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着力点、发力点,凝聚起强大合力,为加快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