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莲湖区政协“讲好莲湖故事·政协委员说”活动侧记
□ 实习记者 杨媚 首席记者 唐冰
7月30日,西安市莲湖区政协“讲好莲湖故事·政协委员说”活动在西安举行。在这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的活动中,委员们以真情为墨、担当为笔,生动讲述助力莲湖高质量发展的履职实践。
活动开场,莲湖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上官拥军致辞,围绕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要求,激励委员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为莲湖区发展贡献力量的事业,让与会委员对自身肩负的职责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故事分享环节无疑是本次大会的核心与亮点。14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协委员依次登台——
“这不仅是委员证,更是一份信仰的接力棒!”区政协委员何文娟的讲述让全场动容。当她翻开泛黄的《咸阳县志》,发现祖父何俊烈士的名字时,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履职使命在那一刻交织。从太爷爷“发动工农”的呐喊到祖父血染玉祥门的壮烈,再到她以“供应链传递温暖”的创业实践,三代人的精神传承生生不息。何文娟的故事让委员们深刻体会到:政协履职不仅是责任,更是红色基因的当代书写。
王西萍委员讲述的留守儿童故事,成为整场活动最柔软的篇章。9年前,当她走进陕甘交界的小村庄,孩子们“想吃肯德基”“想看看高楼”“想看看妈妈”的纯真愿望,让这位政协委员泪流满面,也让她立下了“让留守儿童感受城市温度”的誓言。
带26个孩子进城看父母工作的地方,持续6年开展普法教育、消防安全讲座……当王西萍再次回到村庄,看到孩子们在新修葺的操场上齐唱《我和我的祖国》时,长久的坚持化作了幸福的泪水。正如她所说:“这段故事没有结束,它只是一个开始。”这份将政协委员责任与母亲情怀融为一体的坚守,让现场观众看到了履职为民最温暖的模样。
“汤是泡馍的命,火候差一截,味道就短一截。”从1932年外爷白福贤在东大街支起的泡馍摊,到如今“清盛斋”的7家门店,刘培慎委员一家三代人守护的“泡馍碗”里,不仅是老西安的美食技艺,更是这座城的文化记忆。履职期间,刘培慎聚焦老字号传承与城市发展,提出的《打造西大街老字号特色街区》建议已初见成效。
面对闲置20年的破败写字楼和求助无门的社区居民,贺西红委员带领团队化身“政策宣讲员”“矛盾调解员”,用“硬骨头”精神和“巧心思”方法,最终让破败楼宇焕发商业活力,让混乱小区重归和谐,以基层治理的亲身实践证明“用大爱做小事”“用心用情谋服务”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老人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当李刚毅委员的爱心助老故事经由爱人薛梅女士的口讲出时,“雪夜护送摔倒老人”“为独居老人送餐”等一幕幕画面仿佛重现现场观众眼前。多年来,从创立“社区微型养老院”到运营虚拟养老院,再到推出“老年便民餐车”,李刚毅对养老服务的探索从未止步,用科技与温情编织出一张覆盖18万长者的服务网……
故事大会上的14位政协委员,犹如一幅新时代的“群英谱”:有像吴聃李讲述的职利琴医生那样,在雪域高原践行医者仁心的生命守护者;有像张亚军那样从幼教转型大健康领域,在挫折中重拾信心的创业先锋;还有像伍洪国那样组建应急救援队、筑牢社区安全网的公益使者。这些委员将家国情怀融入平凡岗位,把责任担当刻进履职实践,每一个故事都是莲湖区发展的生动注脚。
经过现场评委评选,最终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这些奖项不仅是对委员们精彩讲述的肯定,更是对他们为莲湖发展所作贡献的认可。但比奖项更珍贵的,是故事中凝聚的共识——正如主持人所言:“当无数平凡故事汇聚成河,便能激荡出‘凝心聚力’的磅礴伟力。”
“这次活动激发了我们委员在做好企业的同时,更要讲好莲湖故事的积极性。”荣获一等奖的区政协委员、西安宝马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贵难掩激动。作为陕西38年老牌装饰企业的掌舵人,他郑重承诺:“要发扬工匠精神,传承传统工艺,为大国工匠精神作示范引领。”
“拿到这个一等奖,我手心一直在冒汗。”刘培慎的声音带着笑意,“其实在座每位委员的履职故事都比我精彩——有人扎根社区调解矛盾,有人为民生提案跑遍街巷。我们政协委员的价值,从来都藏在‘为民发声’这四个字里。”他握紧证书,语气愈发恳切:“往后我会把这份荣誉当成责任,多听百姓的心里话,写更实在的提案,不负大家的信任。”
委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传承好红色基因,关注民生冷暖,勇于创新实践,弘扬优秀文化,把这些具体的工作做好做实,在莲湖区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续写更多动人的“政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