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政协“十五五”规划编制座谈会小记
□ 实习记者 王雅 记者 韩永国
8月8日,咸阳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组织召开“十五五”规划编制专题座谈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聚焦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重点领域进行深入研讨。市住建局、市司法局、市委政法委等部门负责同志,以及市政协常委、委员齐聚一堂,立足执法司法实践和社会治理工作实际,从完善法治体系、创新治理模式、强化权益保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科学编制具有法治特色的“十五五”规划贡献智慧和力量。
筑牢法治根基
优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十五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如何通过完善法治建设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成为与会委员热议的焦点。委员们从法律服务、行政执法、安全生产等多个维度,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言献策。
咸阳市司法局副局长鱼波率先围绕法治护航发展主题建言。他表示,要充分发挥“秦创原”法律服务中心的枢纽作用,创新组建跨部门的“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通过“组团式”服务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要持续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治成为营商环境的最亮底色。
民盟咸阳市委会秘书长张铖聚焦智慧执法新路径,建议打造全市统一的行政执法“智慧大脑”,构建全流程线上监管体系,推动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数字化应用场景落地,以科技赋能提升执法效能,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市政协委员、咸阳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时雅男则开出“科技兴安”良方。针对重点行业领域,他建议,建立完善安全技改激励机制,运用AI、自动化等新技术改造高危工艺,推动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的本质安全目标。
创新社会治理
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委员们聚焦基层治理创新、移风易俗、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民生关切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真知灼见。
咸阳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科长韩小放在发言中分享了“枫桥经验”咸阳实践。他生动描绘了县级综治中心“一站式”服务的蓝图,通过整合调解资源、延伸服务触角,真正让群众诉求“进一扇门、解所有忧”。
市政协常委、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李春丽直击农村婚俗陋习痛点。结合审判实践,她呼吁建立“乡贤调解+部门联动”治理模式,将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用法治方式破解“天价彩礼”困局。
市政协委员、咸阳市妇联副主席王瑜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代言。她建议,将性别平等理念融入规划编制,构建“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双重保障网,特别关注困难妇女群体的权益保护。
提升城市能级
打造品质咸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围绕如何建设更有品质、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委员们从空间规划、产城融合、智慧城市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为咸阳城市高质量发展描绘新蓝图。
市住建局副局长王育信描绘城市更新路线图,从空间重构到设施升级,从老旧小区改造到智慧城市建设,系统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的实施路径。
市政协委员、长武县政协主席任全智畅谈产城融合新愿景。他建议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产业社区+”生态圈,通过完善人才公寓、社区食堂等配套,搭建“产城通”智慧平台,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新格局。
“与会人员的建议紧扣咸阳发展实际,既有战略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市政协副主席史耀东表示,市政协将及时梳理汇总这些宝贵意见,通过专题协商、提案办理等多种形式,推动建议成果转化落实。同时,希望各位委员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深入基层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谱写咸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