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以知青文化为引擎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延川县政协十届十四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小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8-19 07:07 【字体:

□ 记者 白小芳 贺鹏飞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烙印与记忆。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无数知识青年响应号召,离开繁华的城市,奔赴偏远的农村,用他们的青春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因其历史原因,延川县至今还保留着一批知青旧居。

近日,延川县政协召开十届十四次常委会会议,围绕“知青旧居保护利用”议题开展专题协商。会上,与会委员、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聚焦全县119处知青旧居的“保护现状、问题症结、破局之策”展开研讨交流,力求让这些承载着特殊历史记忆的窑洞群,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数据背后的保护现状

“1427名北京知青分批来到延川插队,7个公社的村落里留下了450余孔窑洞——它们不只是建筑,更是知青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见证。”会上,大家集体观看了延川县知青旧居现状专题片,县政协文史委负责同志通报了知青旧居保护情况。经调查,这些知青旧居多分布在当年交通便利、农业条件较好的村落,截至目前累计维修47处197孔,占总数的43%。

这些数据的背后,隐藏着知青旧居保护“冷热不均”的现实:政府主导维修的16处81孔与个人居住修缮的31处116孔中,仅梁家河、赵家河、段家圪塔、新胜古村的7处21孔窑洞用于知青主题布展,其余40处176孔窑洞多被用于个人居住、村史馆辅助陈列、幸福互助院。

“未修缮的72处252孔窑洞,有的因年久失修出现墙体开裂、屋顶漏雨,有的被村民改建得面目全非。”县政协文史委负责同志拿出实地调研的照片给大家看,“比如某村知青旧居,原有的土炕被拆除改成水泥地面,墙上的标语也因墙体翻新消失了——这些细节的流失,其实是历史记忆的断裂。”

保护乏力的四重瓶颈

会上,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指出了知青旧居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首先是保护力度不足。仅少数重点村落有系统性修缮规划,多数知青旧居仍处于“自发保护”状态,缺乏统一的修缮标准和资金支持,部分濒危旧居甚至未纳入文物保护名录。其次是保护意识淡薄。基层干部对知青文化的历史价值认知不足,在乡村振兴规划中,有的将其视为“闲置资源”优先考虑拆除重建,有的虽保留建筑却忽略了生活场景还原,导致“有建筑无文化”。第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文旅、乡镇、村集体等多主体权责模糊,“谁来管、怎么管”尚未明确,如已布展的旧居,有的由村集体代管,有的由民间机构运营,缺乏常态化维护和专业管理,部分展品出现损坏、解说信息错误等问题。第四是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现在开放的知青旧居多以“陈列农具+文字说明”为主,缺乏互动体验项目。“游客只能看‘静态展品’,体会不到‘实事求是、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核。”高海瑞委员直言保护利用短板。

建言助力“活化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高海瑞建议建立“三级保护体系”,让旧居“活下来”,要明确保护优先,划定“核心保护区、严控区、一般区”三级范围,对梁家河等已形成品牌的核心区,重点提升展陈质量;对有代表性但未充分开发的区域,由政府牵头制定修缮方案,纳入财政专项补助;对分散在偏远村落的旧居,鼓励村民以“认领保护”的方式参与,政府可给予修缮技术指导和小额补贴,“既解决了‘谁来管’的问题,又让旧居有人气。”同时,他强调要“修旧如旧”,“比如用传统工艺修补窑洞墙体,保留知青当年留下的标语、涂鸦,甚至包括土炕、灶台的原始布局,这些‘烟火气’才是旧居的灵魂。”

张北雄委员建议,要以“文旅融合”破题,让文化“火起来”,保护不是封存,而是要让知青文化可感知、可参与,要在重点村落打造“知青生活体验区”;实施联动发展,将知青旧居与周边的红色景点、乡村旅游资源串联,设计“知青岁月+乡村体验”精品线路,通过“文化+旅游”的融合,让旧居从参观景点变成消费场景,既产生经济效益,又反哺保护工作。

曹龙建委员建议,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明确“谁牵头规划、谁负责修缮、谁运营管理”的权责清单;设立“知青文化档案库”,对每处旧居的历史背景、修缮记录、展品信息进行登记,实行一户一档;推动知青文化进校园、进社区,通过邀请老知青回延川讲故事、组织学生开展“知青旧居研学”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这段历史,从“要保护”变成“我要保护”,形成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在听取委员们的发言后,县政协主席刘颢指出,知青旧居是延川大地上不可再生的“历史教科书”,更是承载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文化根脉。保护利用好这些珍贵资源,不仅是对那段特殊岁月的深情回望,更是为今天的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底气、凝聚精神力量的关键举措。

刘颢表示,当前的核心是要打破“重形式轻内涵、重单点轻整体”的瓶颈,既要抓紧推进濒危旧居的抢救性修缮,更要下足功夫挖掘知青与群众共奋斗的鲜活故事,把“精神内核”讲透。“下一步,县政协要持续跟踪问效,把今天的协商成果转化为具体行动方案,推动相关部门从规划编制、资金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拿出硬举措,真正让知青旧居‘活’起来,成为照亮人心的‘精神地标’。”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