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在西安发展,除了将西安作为筑梦的起点,最为重要的是本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精神态度拼搏下去,正如国家主席习近平2019新春贺词中提到:“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热爱着这片土地的他们,在这次两会上,这样为大西安建言。
市政协委员张弛
建议深入推进“双创”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
创业!创业!创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从2018到2019,从西安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到三次会议,市政协委员、西安乐时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弛一直盯着创业二字提提案,建真言。
去年,他的《关于从创客大创业提供全程服务链打造西部创客之城的建议》被表彰为西安市政协优秀提案,今年,他继续建议深入推进“双创”,打造“创业西安”城市品牌。
“双创”如何落到实处?何以走出西安特色?作为一名青年企业家委员,张弛认为,经过近两年的大胆探索,双创走出了一条具有标本意义的“西安路径”,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还有提升空间,如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滞后;创新创业主体缺乏;融资难、融资贵有待进一步破解。
为此,张弛建议,一是实施创业融资便利工程。充分利用西安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杠杆功能,吸引社会资金、民营资本进入“双创”领域。建立创新创业融资“助保投贷”联动机制。积极运用国家、省、市科技贷款、科技担保等政策,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双创”的信贷投放。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打通债权与股权之间的通道,增强金融对“双创”的融资服务能力;二是着力培育积极健康的创业文化,构建创业型社会。大力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理念,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新风尚,形成创业创新光荣的鲜明导向。三是积极搭建“西安创业”政务服务平台和技术服务支撑平台。多角度树立创业典范,如成功创业者、创业导师、创业服务专家等创业明星,树立一批新时代、新生代创业楷模。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市政协委员钟镝
建议加大推广研究传统手工艺和非遗文化
非遗,不仅是一种文化,也蕴含着历史的承载。
西安是世界知名的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非遗民俗。
金繕焗瓷,古建修复,钟表修理,碑帖拓制,木刻水印,泥塑,造纸……他们不仅能够象征着我们历史上发展的一些状况,而且还能够代表着我们对文化保护的一种态度。
“非遗的背后是大量的传统民间手工艺人,和大量的非遗传人。这些艺术家散落在民间,没有形成合力,没有能为西安打造文创之城做出应有的贡献。”市政协委员、西安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钟镝对非遗人的传承表示担忧,他们没有得到更大的关注,非遗产品没有得到推广,也造成了市场的乱象。
“越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钟镝建议成立传统民间手工艺和非遗传承的组织,便于统一推广;加强行业的规范,制止行业的乱象;引入各行业的文化学者和专家来指导,深挖其中的文化元素和西安符号。
市政协委员栗凯
建议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今年市两会上,市政协委员、西安市青联副主席、陕西唐润新能源集团董事长栗凯的提案里,有一张特殊的表格——西安市部分民办特殊教育机构收费增长情况明细表。表里机构名称、类型以及学费、个训课收费的涨价前后数字一目了然,平均涨幅13—14%,最高涨幅达到189%。
“2018年陕西省出台两个《方案》就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和完善我省特殊教育体系做出了详细具体的安排部署。但是,目前全省特殊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栗凯告诉记者,通过对西安市主要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学费跟风涨价情况和康复救助资金发放情况的调查,他梳理出目前存在的四个问题,特教机构学费大幅跟风上涨,全市定点康复机构资本化、逐利化运作倾向明显,已经严重偏离了普惠性、救助性机构属性;康复救助资金保障标准不够统一公开透明;民办特殊教育机构监管严重缺位;公办特殊教育资源欠缺。
栗凯认为,西安市民办非盈利性特殊教育机构对全省特殊教育发展具有引领和标杆作用,这些机构保持高标准、规范化运行对全市特教行业发展意义重大。
他建议,加强对民办特殊教育机构的监管,保证民办特殊教育体系良性发展;尽快完善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布局,加强公办特殊教育资源配置;发挥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同时,要支持有条件的儿童福利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机构设立特殊教育班,关心关爱残障儿童教育,保障弱势群体人格尊严,让所有特殊孩子都能享受和普通孩子同等的免费义务教育的机会和权利。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