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崔亚丽:新技术的孵化还需要投入,助力让“生果子”长成“熟果子”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7-09 08:58 【字体:

□ 记者 马尤翼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72.2%,比去年提高0.48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名全国第四、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比重位列全国第一、基础研究人员投入强度指数排名全国第五、万人输出技术成交额保持全国第四。

科技攻关实践一再启示:解决“卡脖子”问题,关键在“投人”。

从育人师者到科研学者,住陕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教授崔亚丽在自己30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感受极为深刻。

“目前我省科技创新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丰硕。”崔亚丽说,在“三项改革”政策带动下,各类创新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各类高校面向未来,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加剧大健康产业迅猛发展,催生出大量新需求,人工智能、基因编译等前沿技术的突破不断颠覆传统诊疗模式。

今年全国两会前,围绕着社区公共卫生、全科医生缺乏等问题,崔亚丽针对新医科建设开展了深入调研,了解到基层卫生服务中心对创新型和复合型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民盟民进教育界联组会上,崔亚丽向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题为“以高校新医科建设为切口,有效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汇报,从优化学科专业,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产学研用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推进‘人工智能﹢医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撬动‘新医科’建设的关键支点,更是破解基层医疗困境的一把‘金钥匙’。”从“新医科”这个切口出发,崔亚丽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推动。

“新技术的孵化还需要投入,助力让‘生果子’长成‘熟果子’。”崔亚丽说,当务之急是强化政策引导和金融支持,把目光瞄准科技成果“从1到10”的路径。同时,要引进更多的市场和销售的高端人才,让市场对科技成果进行“阅卷”,实现稳定和规模转化。

作为高校的新医科建设参与者,目前崔亚丽作为西北大学开展“三项改革”推荐的团队负责人,已与西安市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形成战略合作,依托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体外诊断创新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共同构建协同创新生态,推动生命健康领域实体运营平台在碑林区落地生根,为“健康中国”提供数字健康和智慧医疗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解决方案。

“我会紧密结合陕西正在推进的‘三项改革’,在学科交叉融合中培养更多综合性的新医科人才。”崔亚丽表示,下一步会继续结合当下社会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将教书育人与成果转化并重,把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尽快转化落地,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