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委员风采

张冯斌委员:扎根基层守护百姓“甜蜜产业”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7-14 07:34 【字体:

张冯斌(右)帮助冯浪民(左)察看蜂箱状况(1630916)-20250714073052.jpg

张冯斌(右)帮助冯浪民(左)察看蜂箱状况 记者 赵婧 摄

□ 记者 赵婧 贺鹏飞

夏日的黄龙山花烂漫,正是蜜蜂采蜜的最佳时期。

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走进直播间,为黄龙蜂蜜拓宽销路;扎实调研,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炎炎烈日下,黄龙县政协委员、县养蜂试验站原站长张冯斌似蜜蜂般忙个不停。“跟小蜜蜂打了十几年交道,早已跟这些‘小家伙’密不可分了。”他说。

每一次深入农户家中,张冯斌都会耐心解答农户疑问,从蜂箱的摆放位置到蜜蜂的饲养管理,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这些年为了帮大伙养好蜜蜂,他一趟一趟往村上跑,谁有啥问题,他马上就想办法解决。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多亏了老站长呀!”白马滩镇神玉村老蜂农冯浪民感慨地说

冯浪民与张冯斌的相识始于10多年前的蜂农培训会。当时村里养蜂技术落后导致村民收益不佳,冯浪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听培训课。这次学习为他打开了养蜂技术的大门。时任黄龙县养蜂试验站站长的张冯斌不仅邀请专家授课,还亲自到冯浪民的蜂场指导,从选种、育王到防病、采蜜,手把手帮助他提升技术。

在张冯斌的指导下,冯浪民掌握了科学养蜂技术,养殖规模扩大到190多箱,年收入也提升到3万至5万元。他的成功带动白马滩镇村民纷纷加入养蜂行列。

在张冯斌和养蜂试验站团队的推动下,黄龙县养蜂产业从零星散户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已培育1900多名“黄龙养蜂师”,带动3400余人实现就业创业,蜂产业年产值突破7600万元。此外,随着蜂具制造、蜂蜜加工等配套产业兴起,新增就业岗位超千个。

“中蜂也叫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优良蜂种,它所产的蜂蜜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张冯斌介绍说,黄龙地处我国八大防护林之一区域内,这里有300余种蜜粉源植物,为中蜂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发展中蜂产业,既有利于保护中华蜜蜂这一濒危物种,又能促进黄龙县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发展中蜂产业,近年来,黄龙县建立了集培训、展示、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蜂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公司+农户”模式,推动中蜂养殖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同时,加强中蜂品牌建设,通过多元化方式不断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令张冯斌印象深刻的,是在2018年第25届中国杨凌农高会黄龙中蜂蜂蜜推介拍卖会上,首届黄龙蜂蜜品评大赛评选出的5公斤金奖蜂蜜拍出了1万元的高价。“黄龙蜂蜜的拍卖单价开创了西北五省蜂蜜交易最高单价,这更坚定了我们发展中蜂产业的信心。”张冯斌说。

2013年,黄龙县被授予“中华蜜蜂之乡”称号;2016年,黄龙蜂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黄龙蜂蜜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张冯斌始终秉持服务“三农”的初心。“网络直播是当下推广农产品、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平台。”张冯斌说。

为了让黄龙蜂蜜销得更远,张冯斌积极参加县政协组织的“委员公益助农直播”活动,利用专业特长化身“带货主播”,把直播间变成“助农微课堂”,现场解答蜂农遇到的养殖难题。

今年以来,研学游成为黄龙的热门旅游项目,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中蜂产业园区参观。张冯斌主动请缨担任讲解员,为游客讲解黄龙中蜂产业的发展故事。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希望有更多游客走进黄龙,深入了解蜜蜂勤劳奉献的一生。”张冯斌说,“我愿像蜜蜂一样辛勤劳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