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图片报道

以兴趣为帆实践为桨遨游科学海洋

——记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陕西代表队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8-29 08:10 【字体:

头条图(1684119)-20250829080846.jpg

在发明奖优秀作品展上,陕西代表队学生作品吸引与会人员驻足了解。

□ 记者 满淑涵

“学到了知识、交到了朋友,拿到了还不错的成绩。”说起暑假收获,宝鸡眉县横渠青化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王人可话语中透着喜悦,而这源于她的一件“小发明”。

8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5年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暨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颁奖活动在河北雄安新区举行。本届大赛以“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为主题,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地区及马来西亚、新加坡的5.7万余名青少年参赛,4.6万余件作品参评,创历届新高。

层层“突围”,王人可带着她的发明作品“独腿插秧凳”捧回铜奖。此次大赛,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陕西赛区)共有13件发明作品、人工智能(编程)作品、创意作品入围终评颁奖环节,有5幅科技绘画作品入选参加展览,获奖作品数量同比增长50%。

为选送优秀作品参加国赛,今年年初,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联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陕西省发明协会启动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省级遴选工作,全省10个地区的462所学校参加,收到作品4189件,共遴选出266件作品参加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全国评选。

跨越年龄与地域,同学们因创新梦想,共赴一场“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全国性盛会。

“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激发探索兴趣,这趟雄安新区去值了!”西安市铁一中学国际合作学校高一年级学生孙朗轩是首次参加这项评选活动,凭借“深地金属构件裂纹的薄膜电阻监测”参评作品,他和队友王睿泽摘得创意作品奖。“我们这件作品运用了欧姆定律的知识点,将电阻薄膜制备于深地金属构件危险部位,当构件因复杂地应力、腐蚀产生裂纹时,薄膜随之开裂,电阻值改变,以此实现实时监测,可应用于深部矿井开采、深层地下隧道挖掘等深地工程。”

在全国十佳科技教师、西安市铁一中学高级教师蔡敏看来,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注重作品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作为今年陕西省级作品遴选专家组成员,他把关的细节在于“符合年龄段的创新”,用他的话说,“就是孩子们蹦一蹦能够得着的作品”。“不求拔苗助长,要靠谱、实在才行。所以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一条臂长的“小白鱼”张开“嘴巴”就能吞入水面垃圾,依靠“鱼眼”“鱼鳍”和“鱼尾”能自动识别、灵活转向、稳定前进,这是西安市曲江第三小学五年级学生王伯成带来的发明作品。“我是在公园散步时得到发明灵感的。如何解决水面垃圾清理作业中人工打捞费时费力、大型机械易惊扰水生生物的弊端?我结合人工智能和仿生学,设计了这款水面垃圾清理机器鱼,在清除垃圾的同时,还能减少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干扰。”

在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西安市曲江第三小学教师金群对此感触颇深。她说,参加发明奖评选活动开拓了眼界、启发了思路。“今后,我们在创新作品立意、选材中还可以更多地加入陕西元素、本土特色,通过学校科学课堂和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竞赛平台,厚植创新人才沃土。”

宁陕中学教师张红伟对此有切身体会。2022年,他指导学生参加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活动,完成了“基于AOA协议的野外通讯与救援求生系统”。他说:“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山岭纵横、沟壑交错、地形复杂,孩子们就想通过动手实践解决山区短距离通信问题,可以说这件作品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

今年再次参赛,张红伟指导的学生完成了“多功能速度测量与展示仪”。这件作品“源于课堂又服务课堂”,通过主控模块、测速模块和机械结构准确计算加速度,并以折线图、数表等多种方式清晰展示获取数据,比通常物理实验课采用的打点计时器更加直观方便。

赛场上,一项项发明创造凝结着孩子们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也寄托着特殊的关爱与牵挂。

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学生裘展望和队友贤昭辰、叶石瑞完成人工智能(编程)作品“基于脑机界面稳态视觉操控小车运动”。他们用自制蓝牙模块实现小车与电脑的稳定连接,利用稳态视觉诱发技术,通过脑电信号实现小车前后左右及停止控制。“我们目前做到信号判断间隔4秒,兼顾准确性与实用性,能用于辅助残障人士通过脑电信号输入文字或控制设备,未来还可扩展至手机操作、无人机控制、婴幼儿疾病检测及癫痫症状抑制等领域,包括帕金森病、渐冻症等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今后都能依靠脑机接口技术得到改善。”

因科学相聚,由创新结缘。令裘展望开心的是,此行还结识了来自河北衡水、福建厦门、香港等地的一些朋友,大赛结束后朋友圈里仍交流不断。“从他们身上,我看到可贵的科研能力和进取精神,也发现不少作品走向产业化的可能性。”

在2025年宋庆龄少年儿童未来科学日期间,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科学技术馆等单位还组织开展了发明奖优秀作品展、与科学家面对面、雄安新区探索之旅、院士科普讲座、青少年无人机操作互动体验、“未来城市”主题展览展示、青少年可持续发展教育成果展示、海洋主题科普剧、“科学方法特训营”——“筑梦星球”夏令营等配套活动,学生们逛展厅、听报告,分享作品、交流心得,不仅增长知识更收获友谊。

“观察思考是件很奇妙的事,我喜欢科学。”秋季开学王人可将升入六年级,回到家中,她第一时间把获奖消息分享给爷爷奶奶。“创新之路永无止境。这本就是在爷爷奶奶插秧生产场景中萌生的创作想法,我也希望爷爷奶奶反馈使用意见,我还能继续改进优化。”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