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习园地 > 图片报道

“让美育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

——民建宝鸡市委会助推“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记事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8-29 08:12 【字体:

倒头条图(1684127)-20250829080855.png

在宝鸡市陈仓区香泉镇中心小学,孩子们正在芭莎美育教室上课。

□ 记者 马尤翼

临近新学期,宝鸡市扶风县天度镇中心小学校园里“艺术梦”氛围浓郁:明亮焕新的美育教室改造完成,大量美术材料、阅读绘本等教学用品准备就绪……

7月18日,民建宝鸡市委会在天度镇中心小学启动第三批“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以“民建之为”点亮孩子们发现美的眼睛。

“芭莎·课后一小时”是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品牌项目之一,通过开发美育课程、培养乡村美育教师、提供美育教学物资等方式,让更多乡村儿童共享优质美育教育。自2022年起,民建宝鸡市委会积极投身这一美育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争取资金130万元,助力陈仓、陇县、扶风等县(区)13所乡村小学打开“美育之门”。

破题:首个项目落地开启乡村美育新篇

师资、物资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是前些年陈仓区香泉镇中心小学等乡镇学校遇到的实际难题。

2022年春,民建宝鸡市委会走访时了解到香泉镇中心小学难题,经过调研,发现这里的情况与“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目标高度契合,在香泉镇中心小学校长陈宝堂的积极对接下,民建宝鸡市委会立即对接民建中央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并提交项目申请材料,力争把宝鸡纳入项目覆盖范围。

2022年9月28日,在民建宝鸡市委会的协调与积极争取下,宝鸡首个“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在香泉镇中心小学落地,开启宝鸡乡村美育教育新篇章。

“过去,教室教具陈旧老套,不具备美育教学条件。”陈宝堂介绍,经过改造,美育教室配备了丰富的美术手工材料,添置了600多本图书,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智慧黑板实现多媒体互动教学,课堂变得有趣起来。

“借助‘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提供的直播课、录播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美、感受美。”陈宝堂感慨地说,美育教室与课程资源如同两片拼图,弥补了香泉镇美育工作的两处缺口。

“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落地以来,香泉镇中心小学的变化有目共睹:以前课间打闹的男孩们现在会主动去美育角画画,原本害羞的女孩们敢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陈宝堂说:“孩子们变得更自信、更开朗了,这就是美育的力量!”

扎根:扩大项目覆盖浸润更多美育土壤

香泉镇中心小学的案例,让民建宝鸡市委会更加坚定了推进项目的决心。2024年夏天,民建宝鸡市委会工作人员走访了陇县、陈仓区、扶风县的十几所乡村小学,逐一摸排学校美育需求,为项目扩面做准备。

在陈仓区东关小学,工作人员看到孩子们在水泥地上用粉笔画画,不禁湿润了眼眶。东关小学副校长杨兵无奈地说:“因为资源匮乏,孩子们用来表达美的翅膀都被捆住了。”

当时的陈仓区东关小学,开展美育教育面临诸多困境:没有专业美育教师,美育课常被占用,教学资源稀缺,甚至缺乏基本的教具、材料。

经过调研核实,民建宝鸡市委员会协调公益基金60万元,推动第二批“芭莎・课后一小时”美育公益项目启动落地,为扶风县午井镇中心小学、陇县天成镇铁塬小学等6所学校送去美育器材、文体用品等。

对于铁塬小学的师生们来说,“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把艺术之光投射进了校园生活。

铁塬小学校长王永忠如数家珍说起带来的变化: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孩子们实现了从“羞涩观望”到“自信表达”的蜕变,画作上墙、歌声绕梁成为校园常态,艺术已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的“第二语言”;教师完成了从“经验不足”到“专业引领”的跨越,他们开发的“民俗手作”等课程入选县级优秀案例,形成了可复制的教学范式;整个校园实现了从“单一氛围”到“美育生态”的升级,艺术成为连接家校的情感纽带,教育的温度在艺术滋养中愈发醇厚……

开花:让探索种子在乡村破土生长

如今,利用“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平台,陈仓区东关小学开设了绘画、舞蹈、合唱、书法、刺绣、脸谱等多个兴趣小组。该项目不仅填补了乡村学校硬件与课程的空白,更激活了师生对“美”的感知力与创造力。

“现在孩子们想绣就绣、想画就画、想唱就唱,再也不是以前的‘老师教啥学啥’,而是‘我爱啥就学啥’。”杨兵开心地说,在“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组织的“2024美好征集令——让‘美’浸润校园,让‘美好’在校园流动”活动中,学校有4名教师、10余名学生的作品获奖;2024年,学校合唱团在陈仓区中小学艺术节合唱比赛中摘得优秀奖,“这让学校更有信心坚持‘五育并举’,打造乡村振兴中的美育标杆。”

“这个项目让我们深刻领悟到美育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成长刚需,引导孩子们从田埂野花中发现色彩美学、读懂空间艺术,让审美素养成为生命成长的底层能力。”王永忠表示,学校将建立“课程迭代—成果沉淀—经验共享”长效机制,让项目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教学模式,让美育如松柏扎根,在铁塬小学长成荫庇童心的“常青树”。

“我们将继续秉持初心,团结带领广大民建会员,持续为宝鸡乡村教育振兴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贡献更多力量,让美育之花在乡村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为乡村孩子的未来描绘出更加美好的蓝图。”民建宝鸡市委会主委张南说。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