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长安·长安》创作纪实
□ 史佳
作为省政协委员、电影制片人,我想以亲历者的身份,分享这部跨越国界、凝聚心血的作品——《长安·长安》的诞生历程。
电影《长安·长安》由西安港文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蝴蝶效应娱乐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由我担任制片人,伊朗著名导演、奥斯卡评委纳基斯·阿贝耶担任监制、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忠执导,曹骏、阿丽玛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陈思思特别主演,胡蝶、余婷担任出品人,陈汗(中国香港)担任编剧顾问,国家一级导演西尔扎提·牙合甫担任艺术顾问,肖鹏担任总顾问,并由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电影人合力打造,是中国与伊朗首次合作的“一带一路”女性治愈电影,也是用艺术预演时代进程的生动实践。
影片将故事发生时间设定在2031年,以哈萨克斯坦留学生阿雅娜与中国青年桑加尔的跨国情感故事为主线,通过展望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开通后各国人民文化旅游交流活动频繁的盛况,展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与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
缘起:用电影架起丝路人文桥梁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进行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在“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总体要求下,新时代影视作品应把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价值观念、展示好中国形象作为方向和目标。
在多重政策背景下,我萌生了以影像展现“一带一路”人文温度的构想。电影《长安·长安》项目应运而生。
电影《长安·长安》是一部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拍摄的主旋律影片,旨在着力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在“五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从立项之初就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使命并贯穿始终。
在项目从构想到实现的过程中,陕西蝴蝶效应娱乐传媒有限公司、西安港文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联合出品方,整合影视制作与区域文化资源,为项目提供坚实支撑;出品人胡蝶、余婷以战略眼光推动项目落地,聚焦“一带一路”文化交融命题,锚定国际化创作方向……
而我则需要发挥影视制作经验,组建、统筹跨国团队协作,确保从剧本开发到国际发行的全流程高效推进。最终,纳基斯·阿贝耶、张忠、西尔扎提·牙合甫三人携手,以中西合璧的视角和国内外领先的电影智慧构建故事;曹骏、阿丽玛、陈思思等主要演员贡献了精湛演技和职业精神。
在剧本筹备创作中,我们秉持创作内核与专家赋能的双轮驱动。
2021年6月29日,影片剧本策划研讨会在中国电影家协会召开。中国电影评论界资深专家李准、仲呈祥、闫少飞、袁新文、尹鸿、饶曙光、秦振贵、吴冠平等对电影的国际构思和艺术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真诚建议,确定了“国际构思+艺术探索”的方向。
立项完成后,我邀请纳基斯·阿贝耶从伊朗来到西安,并在西安工作生活半年之久。其间,她多次前往西安港、兵马俑、易俗社、西安城墙、回民街、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西安永兴坊非遗文化街区等地进行勘景调研,并采访多位外籍友人,听他们讲述“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
这些细节最终都融入了剧本,开启了西安与德黑兰之间的跨国创作。
跨国:云端协作中的文化共生
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克服疫情等重重困难,电影《长安·长安》于2022年5月16日在西安正式开拍。在拍摄中,影片力求在历史文化上一脉相承,实现中外文化的多元呈现,让观众在电影语言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在制作阶段,伊朗知名剪辑师伊马德·霍大巴贺氏、知名声音指导哈沙亚尔·巴巴伊扎德、知名作曲帕亚姆·阿扎迪等加盟组建制作团队。疫情让跨国协作难上加难,我们通过云端接力,收发无数封邮件和海量文件,见证了两国团队的辛勤付出,也保证了影片全程在伊朗完成。
电影拍摄期间,剧组主创人员走进西安外国语大学,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们分享电影故事;召开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线上线下座谈会,表达文艺初心,分享文艺感悟,畅言文艺未来。那一刻,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创作的热情,更是薪火相传的责任。
2024年7月5日,电影《长安·长安》专家观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作品的人物塑造、艺术探索,以及在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推动影视国际合作的意义进行深入讨论。张玲、夏蒙、张宏、艾克拜尔·米吉提等专家评价影片“以国际化叙事解构丝路精神,用女性视角打破主旋律创作的刻板印象”,肯定其“用电影语言实现文明互鉴”的探索,同时一致表示,《长安·长安》是一部选题独特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是树立全球视野、注重国际化表达,用电影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生动实践,兼具人文价值和时代意义,为中国电影“走出去”积累了新经验。
2024年9月,影片入选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片单之“流金岁月”单元,并于9月22日在西安举行中国首映礼。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陕西省委会主委,省政协副主席范九伦,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纪录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夏蒙,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朱若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虞浩桂,省委外办副主任高进孝,省委台办主任姚金川,省纪委监委驻省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唐宝云,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玉娥,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鲍永能,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王运林等领导嘉宾出席首映礼。
虞浩桂指出,《长安·长安》的首映以及未来的公映将成为讲好陕西故事、中国故事、丝路故事的重要载体和窗口,也将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世界人文交流、文化交融、人心相通,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凝聚更多人心和共识,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高进孝表示,《长安·长安》围绕“一带一路”主题,通过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影像和动人的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更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示范。
西安市文联党组书记刘新锋表示,《长安·长安》在西安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诞生,并向世界展示西安的独特魅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辉煌成就。这部电影不仅是多国电影人智慧与才华的结晶,更是各国人民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生动写照。
我在首映礼上说:“感谢有幸生活在一个名叫‘长安’的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让这里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一个平台。”
共鸣:艺术预言与时代进程的双向奔赴
电影《长安·长安》是多国电影人亲密合作,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用电影讲好“一带一路”故事的生动实践。可以说,影片实现了多国文化的呈现,体现了创新、合作、融合的人类价值。
从项目确立到剧本创作,从勘景采风到拍摄制作,从首映、展映到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自始至终都有着鲜明的“国际色彩”。
2024年7月2日至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哈萨克斯坦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双方愿共同支持开行中国-中亚人文旅游班列,包括探索开行首趟西安-阿拉木图人文旅游班列。2025年5月29日至31日,中国-中亚国际人文旅游专列(西安-阿拉木图段)成功首发开行。
而电影《长安·长安》在剧本创作之初,就将“中亚开往中国长安的‘长安号’国际旅游列车”作为情节元素或背景设定。影片的愿景变为现实,实现了艺术预言与时代精神的双向奔赴。
我认为,这是对“一带一路”人文交流趋势的精准捕捉,前瞻性预演了国际文化交流新形态。影片超前设计印证了艺术创作对社会发展的预见力,以文化作品特有的感染力激发公众对丝路文化的共鸣,为政策落地营造社会文化氛围。
影片的前瞻性在现实中逐步印证,成为“艺术预演政策”的典型案例。乘着“人文旅游专列”,电影《长安·长安》也开启了“走出去”人文交流之旅。
2024年11月8日,第30届明斯克国际电影节在白俄罗斯共和国宫闭幕。电影《长安·长安》获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高奖——落叶时节最佳故事片金奖。此后,影片还荣获了华盛顿特区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以及美国独立电影奖的最佳剧情长片奖、第12届俄罗斯国际斯拉夫文学论坛金骑士奖等多项荣誉。
此外,影片还入围了第11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第78届意大利萨勒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9届澳大利亚彩带国际电影节国际故事长片单元、第20届喀山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伦敦升空电影节、全球印度国际电影节、斋普尔国际电影节以及巴基斯坦菲伦斯国际电影节剧情长片单元等国际电影节。同时,影片在ARFF国际电影节柏林官方评选和HALO国际电影节上分别获得提名,足迹遍布欧亚大陆,引发多国媒体关注,进一步展现了其在国际影坛的广泛影响力。
我在明斯克国际电影节代表剧组领奖时向世界推介西安:“我的家乡长安是一个美丽的城市,那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一千一百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也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秦始皇兵马俑的故乡,世界上唯一的棕色熊猫就生活在那里,希望大家有机会到我们中国的长安走走看看,她一定会给您一个惊喜!”
未来:带着中国电影人的初心前行
基于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人文交流潜力的洞察,对社会需求与政策方向的准确把握,叠加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的内在需求等时代要素,电影《长安·长安》成为伟大艺术向伟大时代的投射。
6月2日至5日,我受邀出席了在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电影制作人论坛。这是中国代表团首次参与论坛活动,我也成为首位参加国际电影制作人论坛的中国电影人。
我在发言时说,西安电影制片厂与叶尼塞电影公司都是历史悠久、成就卓越的电影机构,为各自国家乃至世界电影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热切期盼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能够与西安携手共建丝绸之路光影实验室,共同打造一系列优质电影作品,让两国人民在跟随电影镜头领略彼此风光的同时,能够开展丰富的电影培训活动。
从长安到世界,《长安·长安》的诞生不仅是“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缩影,更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新尝试——当银幕上的秦腔旋律与现代光影交融,当哈萨克斯坦的草原风光与西安的古城墙同框,影片以艺术形式证明:唯有扎根地域文化,才能成就国际表达。
如今,影片推动的“长安故事”正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的文化桥梁,让三千年文明的包容力借光影远播,为国际传播注入“陕西表达”的鲜活力量。未来,陕西与“一带一路”、与中亚地区的故事,必将成为中国电影的富矿,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创造机遇。
(作者系省政协委员,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陕西分公司总经理、国际在线陕西频道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