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文秀
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政协委员的精神气质与履职效能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增强全党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对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结合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要求与委员履职管理实践,需从“志气、骨气、底气”三个维度系统培育政协气质,推动政协委员在政治担当、品格修养、能力提升上实现新突破,切实肩负起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时代重任。
一、以志气为基,筑牢政协委员政治信仰的精神坐标
志气是理想信念的火种,是政协委员坚守初心的精神航标。从协商建国的历史起点,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征程,人民政协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而支撑这一进程的核心,正是政协人“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志向坚守。
(一)在历史传承中厚植政协情怀
人民政协70多年的发展历程,既是一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实践史,又是一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史。从1949年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历史担当,到新时代“专门协商机构”的功能定位,政协始终以“人民”为价值原点——三峡工程论证、取消农业税提案、脱贫攻坚建言等重大实践,无不凝结着政协委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深厚情怀。作为新时代的政协委员,要深学政协历史、悟透职能定位,在“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中强化“一届政协人,一生政协情”的身份认同,将个人志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伟大征程中贡献力量、实现价值,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奋进新征程的人心与力量。
(二)在政治锻造中坚定理想信念
政协委员首先是“政治人”,必须把牢政治方向这条“生命线”。从毛泽东同志“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到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政治信仰始终是志气的根基。当前,广大政协委员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校准履职坐标,将“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要求内化为行动自觉,杜绝“挂名委员”“举手委员”等现象,真正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确保政协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有效凝聚最广泛的政治共识。
(三)在实践磨砺中锤炼格局境界
志气绝非空谈,需在服务大局中淬炼成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中,政协委员需跳出界别局限,聚焦项目建设、实体经济、提振消费等重点领域,凭“竹子定律”的耐力厚积薄发,在调研视察中摸实情、在协商议政中出实招,让志气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举措”,将服务大局的志向转化为汇集众智、共谋发展的实际行动。
二、以骨气为要,塑造政协委员担当作为的品格内核
骨气是人格硬度的彰显,是政协委员在风浪考验中站稳脚跟的精神脊梁。从毛泽东同志“五不怕”精神,到习近平总书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的斗争宣言,骨气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也应成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品格底色。广大政协委员要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巩固团结、增进共识。
(一)以信仰自信筑牢精神防线
新时代十年,书写了两大奇迹新篇章,为政协委员增强骨气提供了最坚实的现实支撑——从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到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从科技自立自强到文化自信彰显,中国发展的每一步都印证着“四个自信”的力量。政协委员需将这种自信转化为履职底气,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亮明立场,在民主监督中坚持“理性有度、协商式监督”原则,既敢当“啄木鸟”指出问题,又善做“智囊团”提出方案,让骨气成为破解“塔西佗陷阱”的利器,在关键时刻敢于发声、善于引导,维护和巩固来之不易的团结稳定局面。
(二)以品德修养夯实人格根基
“德者,才之帅也。”政协委员的话语权源于人格魅力,而非身份标签。从“人民科学家”吴文俊淡泊名利的学术操守,到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的赤子之心,品德始终是政协委员的“金名片”。当前,需警惕各式“名利陷阱”,以“看淡名利、看高人格、看好人缘”为准则——在名利面前保持“明月一壶茶”的淡定,在界别群众中践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哲学,以高尚品行赢得社会尊重,以人格力量感召人、团结人,夯实凝聚共识的情感基础。
(三)以斗争精神增强履职锐气
党的二十大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列为前进道路上的重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要求“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政协委员须在矛盾焦点中锤炼斗争本领,针对“履职积极性不足”“社情民意质量不高”等问题,须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敢于向“躺平”心态说不;在科技、金融等领域的风险挑战中,主动研究新形态斗争策略,提升“说得对、说得准”的建言献策水平。如白岩松委员“挨骂没关系,让时间判断”所体现的担当,委员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在争议面前坚持真理,在困难面前绝不退缩,以敢于担当的骨气推动实际问题解决,提升建言资政的精准度和影响力。
三、以底气为魂,夯实政协委员提质增效的能力根基
底气是实力的外化,是政协委员敢说话、说真话的资本。从国家“硬核”实力到政协委员个体专业素养,底气既源于宏观发展成就,也来自微观履职积淀,需在团结协作、为民服务、自我革新中持续涵养,为凝聚智慧和力量提供坚实的素质保障。
(一)以团结联合凝聚履职合力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团结面越宽,底气越足。各级政协组织在实践中形成的围绕中心、协同发力的有效机制,充分印证了团结的力量。当前,需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以乡情、亲情、友情为纽带,扩大“朋友圈”,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牵线搭桥;善用委员工作室等平台载体,在“尊重多样性、寻求一致性”中画好最大同心圆,让团结成为政协工作的“强引擎”,在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中,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智慧和力量。
(二)以民生情怀厚植群众基础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政协委员的底气归根结底来自群众的认可。从毛泽东同志提出“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负人民”,为民宗旨始终是底气的“源头活水”。政协委员需警惕“脱离群众”的风险,把“察民情”作为必修课——走进田间地头听民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传递民愿,如灾情面前委员筹集物资、捐款捐物的担当,在“千万工程”建设、乡村振兴中主动作为;针对社情民意信息“重数量轻质量”问题,注重“原汁原味”反映群众诉求,让建言既带“泥土味”又有“含金量”,以实际成效赢得群众信任,使政协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为凝聚力量筑牢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三)以本领提升强化履职底气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新时代政协工作对委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从全国政协“书香政协”建设到委员读书活动,学习始终是增底气的“捷径”。政协委员须对标“提高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能力”的要求,克服“本领恐慌”——企业家委员钻研产业政策,教科文卫委员深耕专业领域,在界别群众中当好“领头雁”;在协商议政中坚持“质量优先”,从“做了什么”向“做出什么效果”转变,以“高标要求、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每一份提案、每一次发言都成为政协的“金字招牌”,以过硬的能力素质,确保所建之言可资可鉴、所聚之智有用有效、所献之策助力发展。
涵养“三气”以固本培元,凝聚共识方行稳致远。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的新起点,面对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政协委员涵养志气、骨气、底气,培育独特政协气质,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这不仅是提升个体履职效能的必由之路,更是人民政协切实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政治责任的内在要求。唯有以志气锚定航向,方能筑牢信仰之基,凝聚人心于复兴伟业;唯有以骨气砥砺品格,方能挺起担当脊梁,凝聚共识于风险挑战;唯有以底气增强本领,方能夯实履职根基,凝聚智慧与力量于时代征程。让我们深刻领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将涵养“三气”融入血脉、见诸行动,不断锤炼政治眼力、思想定力、履职能力,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丰硕的履职成果,充分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的风采,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政协的磅礴力量。
(作者系大荔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