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渭南市政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就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完善协商民主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渭南市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市情和政协实际,探索建立任务清单、调研清单、督办清单的“三张清单”工作机制,坚持项目化谋划、清单化推进、节点化管理,把协商议政全过程纳入清单管理,有力破解了“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样”的问题,不断提升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一、构建“三张清单”体系,实现履职全流程闭环管理
(一)科学制定“任务清单”,明确“干什么”。每年年初,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聚焦市委全会、市两会以及市政协党组工作要求,以“项目化”思维谋全、谋细、谋实、谋深工作,形成年度“任务总清单”。每月初,细化印发为“月度任务子清单”,明确当月重点任务。今年以来,渭南市政协确定清单任务117项,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工作有的放矢。
(二)精准建立“调研清单”,规范“怎么干”。采取“党委点题、政府出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社会征题”五维联动方式,确定年度协商计划,配套制定“调研清单”。实行“五个一”工作法:召开一次政情通报会、组织一次专题学习、开展一轮蹲点调研、形成一份问题清单、提出一套对策建议,推动调研工作提质增效。
(三)严格落实“督办清单”,检验“干得怎样”。建立“月督导、季汇报、年总结”的督办机制,每月末对照任务清单逐项检查完成情况,形成“督办清单”,对进度滞后的工作及时提醒;每季度召开工作推进会,听取各专委会汇报;年底开展履职评估,将清单完成情况作为协商成果落地的重要依据。
二、把“三张清单”贯穿协商全过程,提升履职质效
(一)协商前强化学习培训。把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开展政情通报纳入“调研清单”刚性内容,建立“不学习不调研、不学习不协商”机制,贯彻“第一议题”制度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政协系统推广。今年以来,渭南市政协围绕“民营经济”“数字经济”等议题,开展政情通报8次,组织专题学习18场次,确保委员知情明政,夯实协商基础。
(二)协商中深化调查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完善配套调研流程和协商规则,细化调研选题、方案制定、组织实施等环节。探索蹲点、下沉、自主调研等模式,如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中,通过“23个部门自主调研+4个调研组蹲点调研”的方式,累计召开座谈会46场,走访部门、服务机构87家,收集问题建议428条。建设“众事‘秦’商量”基层协商议事平台,指导委员下沉调研协商,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协商后强化成果转化。将协商成果纳入“督办清单”,定期开展“回头看”,实行“三办”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批办、政协领导领办、专委会跟踪督办。今年以来,渭南市政协“校园餐安全”等协商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30次,推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等民生问题19个。建立“县镇(街)村”三级提案联动办理机制,创设“提案直通车”提案品牌,推动提案工作由“数量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
三、“三张清单”在“三化”建设中的实践启示
(一)实现履职项目化管理,推动制度化功能建设。通过清单将全年工作任务转化为具体的项目指标,形成制度约束。各专委会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政协委员履职积极性大幅提升,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作为”。
(二)促进工作规范化运行,推动规范化功能建设。清单明确了每项工作的标准、流程和要求,避免了工作随意性。同时,配套制定了《规范协商计划制定及推进落实的意见》《关于统筹调研视察工作的意见》等12项制度,形成了较为规范完备的制度体系。
(三)推动履职效能可视化,推动程序化功能建设。通过清单的制定、执行和督办,履职成果可量化、可评估、可追溯。今年以来,渭南市政协建设的机关信息化办公系统,与“智慧政协”履职系统全面对接,实现清单制定、任务安排、进度跟踪、成果统计全流程线上运行,工作效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