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委会工作

直面现实理清思路 找准陕西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力点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1-28 02:14 【字体:


省政协委员,西安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陈晓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持续加大对农村的扶持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省一些农村经济衰落、社会空心、生态恶化以及道德滑坡等现象日趋严重。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这既切中了我省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当前,陕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已成为制约陕西追赶超越的瓶颈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短板”。

1.农村空心化,乡村凋敝趋势愈发突出。目前我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34%。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导致“空壳村”、“空心村”、“空巢村”、“空转村”大量出现。农业劳动力呈现弱化、老化和女性化趋势;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俨然成为社会问题;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一些农村“不在村干部”遥控治理,村级管理呈现真空;农民住房闲置,资源浪费普遍;农村教育学生流失,学校萎缩。

2.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集体凝聚力日渐减弱。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有效资源迅速向城市集中,“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异化为有分无统。加之,一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产权不清、资产流失、村官贪腐等致使集体经济弱化。当前,陕西农村有集体经济收益的村社不超过10%,即使有也大多数收益较低甚至是无收益,甚至出现大量的负债村。“没钱难办事”的尴尬和窘境,使得不少村社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和集体福利很难提供。

3.乡土文化边缘化,价值观扭曲问题堪忧。当前农村社会传统文化急剧裂变,村庄公共性丧失,道德舆论约束逐渐失去效力。农民在日渐功利化的同时,也日益原子化、疏离化。在交通体系改善、人员互动增多和信息网络覆盖扩大等因素影响下,农民的财富观念、婚姻家庭观念和敬老育幼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农村文化荒漠、价值扭曲、孝道衰落,各种封建迷信宗教势力沉渣泛起。婚姻伦理方面,离婚率高居不下,一些年轻已婚女性,为追求所谓个人幸福,可以毅然抛夫弃子,远走他乡;在财富伦理方面,金钱至上蔚然盛行,不择手段致富大行其道,笑贫不笑娼堂而皇之;孝道伦理方面,不孝敬、不赡养司空见惯,遭遗弃、受虐待屡见不鲜。

乡村振兴迫在眉睫,振兴乡村必须抓住关键环节。

为此,建议:

1.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作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战略布局,必须做好长远期和中近期的各类规划。全省各地要以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为目标,根据自身实际制定乡村中长期发展规划。只有精心谋划、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稳步推进,持之以恒,才能避免“来个文件,刮一阵风;雨过天晴无人问”,让“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变为真真切切的现实。科学规划还包括软硬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一是要规划和建设好农村基础设施;二是要规划和建设好农村政策制度体系、教育、法治、医疗等外部环境;三是规划和优化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

2.树立差异化与多样化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改变过去用城市化的理念发展农村,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强调差异化特色化基础上突出乡村的比较优势,形成全新的互补融合的城乡关系。具体来说就是调整乡村业态,激活乡村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业态,发展乡村休闲与养老产业,利用闲置住房发展民宿经济,建设田园综合体,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尊重不同乡村资源禀赋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差异化的产业发展。

3.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中央全面部署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因此,改革必须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目前,我省农村产权改革正在全面扩大试点阶段,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农村产权改革的有效方式,但在改革中出现了一味强调保护农民财产权益而忽视集体经济利益的倾向,在股权配置上尽量压缩集体股,甚至不设集体股的做法。这些倾向必将严重影响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无法改变集体经济空壳化的现状,更无法化解集体经济空壳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故应在深化农村产权改革中,努力纠正这些不正确的做法,确保集体经济应有的地位和规模,为实现振兴乡村战略,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4.建立乡村文化重建与振兴机制。一是尽快研究制定《陕西乡村文化振兴规划》,实施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将乡村文化建设纳入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乡村振兴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和科学发展考核内容。二是广开筹资渠道,建管并举,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健全。积极推进以农村文化大礼堂为代表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管理和使用。三是要加快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从政策、经费、发展空间、待遇等方面扶持、培育新乡贤,让他们以自己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引导乡村崇德向善。四是以协商民主议事会、民主恳谈会、道德大讲堂、乡贤参事会、村规民约评理会等为载体,搭建农村社会治理新平台,建立乡村新秩序。五是引导激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出资设奖。树典立范、明理知耻,改善农村道德生态。

5.建设乡村人才体系,全力打破人才制约瓶颈。乡村振兴,人是关键因素。为此,首先要真正搞清农村缺乏什么样的人才?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不仅仅是农业科技人才,更需要经营管理人才、文化教育人才、社工法律人才。其次,要建立留得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通过合理的人才培育与引进机制,不仅能留得住农村人才,还能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来,产业和利益就是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最大引擎。第三,整合资源,着力培养和建设乡村人才体系。我们在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上不乏智慧和办法。传统的“工作组”“驻村干部”“七站八所”,新时期的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工商资本下乡、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农民自己探索的留住和吸引人才的路子,如吸引本村考出去的大学生回村就业、重奖嫁娶高学历的村民等等。此外,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设置涉农专业,培养农用人才。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将这些分散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设乡村人才体系。

书面发言人职务: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常委,西安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主任


来源: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