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委会工作

省政协经济委就关天经济区文化旅游发展调研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1-08-28 03:17 【字体:
本网讯(记者毛阿铭)近日,由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齐焕印、副主任李俊庆任组长,部分省政协常委、委员、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就“打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圣地,促进关天经济区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赴甘肃省天水市,陕西省宝鸡市、西安市,河南省新郑市进行系列调研。天水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还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自然人文景观丰富。21日至22日,调研组一行对天水伏羲庙、南宅子、麦积山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了天水市政府就“打造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圣地,促进关天经济区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介绍。据介绍,天水距今4000至8300年的古文化遗址达500多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其中,国保单位13处,省保单位32处。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实施两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打造彰显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旅游圣地这一战略定位,紧扣《规划》实施和“十二五”规划编制,确立了“1135”区域发展战略、“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和组团发展整体推动的工作构想。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达4.4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两番;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65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8.74%。下一步,天水市将按照陕甘两省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施《规定》和省、市区域发展战略,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强力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集群,努力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文化旅游事业繁荣发展。汇报会上,陕西省政协常委、委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与天水市文化、旅游等方面人士就天水和关中城市群在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调研组认为,陕西、甘肃两省应站在文化旅游的角度上,研究经济对关天经济发展的影响,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围绕中华民族根源文化这条主线,将两省像一颗颗珍珠一样的旅游景点串起来,形成具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打造中华文化旅游圣地,塑造中华根源文化。23日至24日,调研组前往关天经济区规划的副中心城市——宝鸡市。在对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进行实地调研后,调研组听取了宝鸡市政府就文化旅游和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据介绍,宝鸡具有区位优势明显、工业基础雄厚、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人居投资环境优越等特点。至2010年,宝鸡市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48个,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共计1569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21%、24%、28.5%。为了强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宝鸡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了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座谈会上,调研组成员与宝鸡市文化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交流。据悉,调研组一行将于29日至31日赴河南省新郑市、陕西省西安市继续进行系列调研。

【编辑:值班编辑】

来源:记者 毛阿铭 编辑:值班编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