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让我们听听困难群众怎么说”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6-07-21 00:00 【字体:
记者  路强
 
  “我们是整村搬迁,去年全村64户人一起搬出来的。”“产业有合作社,养猪、养鸡,还在原来的地方,离现在住的地方有11公里。”“搬迁后,生活条件改善了,可收入降低了,因为要装修房子,还房贷。”来自安康市宁陕县皇冠镇兴隆村的贫困农民李介旭,在面对众多政协委员介绍情况时显得紧张而拘束。
  但就这样几句简单的话却仿佛是石子投入了湖心,在陕西省政协机关会议室内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11公里,要走两个多小时吧?”“除了新房子,老百姓还得到了什么?”“在搬迁之前有没有听听老百姓的声音,征求他们的意见?”……委员们对此议论纷纷。
  “确实有这样的问题。我们对搬迁要求‘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是考核只有‘搬得出’,其实‘稳得住’才是根本问题。”同样是列席代表的安康市汉滨区政协主席张永久,结合他们区政协的相关调研情况,向委员们做着更为详细的介绍。
  6月28日、29日,省政协召开常委会议就“实施精准扶贫,提高扶贫实效”进行专题协商。会议期间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20位来自基层的列席代表。他们中有村党支部书记、有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其中半数以上是贫困农民。此外列席会议的还有他们所在区县政协主席、扶贫办干部。分组讨论时,这些陌生的面孔却成了各会议室里的主角。
  邀请基层代表与会,这是省政协不断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新探索,也是为了做到更有针对性且更加精准化的资政建言。省政协主席韩勇在之前的主席会议和常委会议筹备情况汇报会上一再强调,要强化开放履职的理念,吸纳方方面面声音,特别是要听取来自基层一线的百姓心声,使政协成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一个制度化平台和有效渠道,把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好。
  这些应邀参会的基层代表,在感到非常激动的同时,也结合切身实际,讲出了肺腑之言,让倾听者感触良多。
  “我想谈谈在基层具体工作中的困惑。”扶贫干部张志清的“困惑”包括农民收入很难统计,导致困难对象很难确定;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核心,但农业产业主要是种植和养殖,政府大包大揽不行,政府不指导农民又不知道怎么办。
  贫困农民马明亮说,农村的贫困户就是缺技术,希望政府能组织相关培训。村支书陈明奎建议,提高扶贫搬迁补助标准,加大贫困村交通改造力度,加强对农副产品销售的帮扶力度……
  此次常委会议的特点除了“新”,还有“实”,据悉,从4月以来,省政协主席和各位副主席分别带队深入基层调研,并把集中调研时间从以前的15天调整到30天,其目的就是“调研问题全面深入、真实可靠”,调研组的足迹已踏入了全省所有的市和超过半数的贫困县区。
  宝鸡市政协主席陈光明在发言中提出,精准扶贫一定要以精准为目标,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实施细则,具体分析因户精准施策,并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动态管理。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王增发建议,产业精准扶贫要以“品牌”为抓手,以技术服务作保障,在“金融创新”上求突破。
  针对倍受贫困农民关注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省政协常委李荣杰呼吁,当前亟待建立完善贫困人口疾病制度,完善大病保险政策,加大贫困救助力度,实现各种保障制度无缝链接。
  “人穷最怕志短,扶贫必先扶志。要通过科学有效的举措,引导贫困户主动参与到自我脱贫的队列中来。”省政协常委呼燕建议,可以通过挖掘树立贫困户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致富“典型人物”,带动周围群众摆脱惰性思维,树立脱贫志向。
  委员们的建议也给了与会贫困农民们很大鼓舞。今年48岁的廖天学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母亲和妻子均双目失明,父亲常年患病,女儿正在上高中,沉重的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即便如此,廖天学始终没有放弃脱贫的念头。目前他贷款养了13头牛、20只羊。在向记者谈及未来时,他坚定地说:“努力向前,不要向后。”

【编辑:】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