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省政协《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办法(草案)》立法协商调研专题报道

齐心协力绘就“粮”辰美景新画卷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6-26 08:44 【字体:

□ 记者 张涵博 实习记者 王朝辉

粒归仓,秆打捆,夏播忙。“三夏”时节的渭南市大荔县,正上演着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接力赛。

日前,省政协立法协商调研组围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办法(草案)》,走进渭南市、汉中市,下沉一线听取种粮农民、基层干部的意见建议。

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陕西粮食仓储大县,近年来,大荔县紧扣粮食安全主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主体责任、提升保障能力,粮食工作呈现“质效同升、稳中向好”的态势。据统计,2025全县夏粮种植面积55.2万亩,夏粮预计总产量22万吨;夏播面积共计48.59万亩,预计6月底全面完成。

“在粮食安全工作方面有哪些困难?”面对调研组的问题,大荔县有关负责人坦言,大荔县虽然是粮食大县,但在加强耕地保护与用途管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保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因粮食生产效益不高导致的耕地“非粮化”现象依然存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仍需持续加力。“我省制定出台《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办法》很有必要,有助于以法治方式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现实问题和长远挑战。”

手机一震,汉中市汉台区一名四级田长的“汉台田长云”APP弹出任务提醒——辖区内疑似存在自然资源违法违规行为,并附有现场监控视频截图。田长立刻按APP定位导航赶到现场,发现是一名村民打算在耕地上修建看护房,这一行为被当场制止。

“汉台区作为经济活跃地区,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突出。”汉中市自然资源局汉台分局工作人员王晓涵介绍,为应对耕地保护新形势,构建人防加技防新格局,汉台区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耕保监管系统。

该系统依托通信铁塔,架设高空智能监控探头,实现了对全区95%以上稳定耕地24小时全天候监管,单个视频监控覆盖半径为1公里,监控范围超3平方公里,能够进行20倍放大,放大后农田里的作物都可以清晰分辨,为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提供数据支撑,让违法违规行为无处藏身,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调研组成员对这一创新模式连连点赞,表示智慧耕保系统真正实现了耕地保护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办法(草案)》提出,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区,有计划、分步骤推进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现代粮食生产大园区、大基地。

在洋县龙亭镇长岭村高标准农田示范点,过去七零八落、道路狭窄、沟渠堵塞的小碎田,如今变成了田块平整、道路宽阔、沟渠畅通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洋县将国债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2024年度省市下达(批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国债)建设面积1.82万亩。据测算,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0.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2万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1万公斤,新增种植业总产值2129.4万元,农民收入增加总额1343.4万元,人均纯收入增加1025元。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土地撂荒现象增多,农田水利设施因缺乏维护而逐渐损毁。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机械与科学规划,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还显著提高了耕地质量与生产效率。”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吴平魁说,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成功模式和实践经验纳入我省法规体系,能够从制度层面规范和推动相关工作开展,形成长效保护机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为确保储备粮常储常新、推陈出新,洋县国家粮食储备库近期正在对5号、6号仓储存期满4年的小麦开展轮换作业。据介绍,近年来,该库严格执行国家粮食储备政策,全面加强规范化管理,大力推进仓储现代化建设,实现仓储管理信息化全覆盖,并与省级平台互联互通。

粮食收储和流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省政协委员、汉中市应急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李鑫认为,应优化粮食储备布局,增加储备规模,提高储备粮质量;加强对储备粮的日常管理和轮换,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稳定粮食价格;鼓励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拓宽粮食销售渠道,促进粮食产销衔接。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各方利益诉求得以坦率表达。调研组表示,将梳理吸收调研成果,筹备好立法协商座谈会,精准提炼具有前瞻性、可操作性的修改意见,为构建全省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