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省政协常委视察团视察“我省银发经济发展情况”专题报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赋能银发经济发展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7-09 08:41 【字体:

□ 记者 杨小妹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人口结构老龄化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

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近日,省政协常委视察团围绕“我省银发经济发展情况”议题,深入延安、榆林两地,通过走访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医养机构、旅居康养产业基地、助餐配送企业,了解当地养老服务发展成效和典型经验,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助力我省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农村幸福院:

打造“小而美”养老空间

6月25日,视察团刚一走进榆林市米脂县高家园则村幸福院大门,就听到一片欢声笑语。老人们围坐在2张餐桌旁,一边聊天一边享用热乎乎的早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村民赵大爷说,自己每天都会和老伙计来幸福院吃饭,“年龄大了,在家做饭不方便,这里的菜品丰富,价格也能接受”。

“每天来幸福院的老人有多少”“每顿饭收多少钱”“资金来源有哪些”……对于视察团的询问,高家园则村幸福院负责人张文海一一作了解答。

张文海说,自己以前在外地做运输生意,前些年回到家乡,在政府的牵头和支持下修建了幸福院,为全村7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就餐和日间休闲娱乐服务,运营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每年补助的7万元和爱心人士的捐赠。

“我们每天提供两餐,每餐收费1.5元,每天接待20多位老人,逢年过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村卫生室也设在院内,希望村里的老人们能在幸福院度过愉快的晚年生活。”张文海说,农村幸福院为老人提供餐饮、休闲、医疗等兜底保障,打造了一个“小而美”的晚年生活社区。

据了解,近年来,榆林市民政局积极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互助幸福院2472家。

“要想让农村幸福院这种模式可持续运转,资金是关键。除了政府补助,发动社会力量,鼓励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很有必要。”省政协委员、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原总经理李西乾说。

上门服务:

“宅家”养老的多种可能

萝卜粉条地软包1.5元、胡辣汤3元……6月16日,视察团来到延安市宜川县丹州街道逍遥镇胡辣汤老年助餐服务点,看到前来就餐的老年人络绎不绝。

助餐点工作人员介绍说,助餐点不仅有“60周岁以上老人享8折”优惠,还提供送餐上门服务,配送费每单2元。随后,视察团来到距离助餐点一公里的宜通乐享外卖老年助餐配送站了解情况。

作为宜川县本地的外卖配送企业,宜通乐享打造了全市唯一自主开发的智慧平台系统,通过“宜通乐享助餐”小程序实现订单处理、支付、配送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转。

“平时大家使用的外卖软件比较复杂,咱们平台如何进行适老化改造?”省政协常委、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孙武斌问道。

工作人员打开手机为视察团演示整个订餐流程,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订餐,操作步骤十分简单。平台还开通了子女远程代订、志愿者一对一协助等模式,确保老年人能真正享受到助餐配送服务。

不同于传统的养老院模式,居家养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根据老年人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上门服务类型,真正做到了“居家享老”。

6月18日一大早,视察团驱车前往延安市吴起县,深入了解当地“365”全天候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

据工作人员介绍,吴起县民政局于去年4月启动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设置了上门烹饪、照护、助医、保洁等32项单次服务项目和6项包月服务项目。

“洗一次头发5元、换一次床单10元,单次服务更容易让老年消费群体接受。”省政协常委、医药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吴栋说。

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同志说,“365全天候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工作开展以来,累计接单16506次,解决了居家养老中的“三难”,即吃饭难、子女尽孝难、找保姆难,通过“六心”(精心、贴心、细心、用心、诚心、热心)服务取得了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等成效。

“单次服务项目让老年人有多样化的选择,是更加人性化的家政举措。”省政协常委、汉中市政协副主席范英说,类似的上门模式可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建议进一步细化服务类型,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医养结合:

让“老有所养”落到实处

“目前,陕西的家庭医生签约并没有完全落地。而对于养老来说,配套医疗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崔亚丽认为,传统养老侧重于生活照料,忽略了老年人的医疗需求,推进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

“大家看,我手上的就是用于治疗的蜜蜂。通过蜂针刺激经络穴位,对流行性感冒、过敏性鼻炎、风湿病等有很好的治疗效果。”6月16日下午,在延安市黄龙县中医医院蜂毒诊疗室,医生正在为视察团讲解蜂针疗法的功效。

作为一家以“突出中医特色,兼顾中西医结合”为诊疗理念的医院,黄龙县中医医院通过推拿、汤剂、艾灸、针灸等中医特色治疗方式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医院工作人员介绍说,康复阶段治疗费用较低,对于推动医疗资源下沉有积极作用。经过多年努力,黄龙县中医医院被评为省级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近年来,全省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榆林高新医院以机构养老为基础向社区和居家延伸,以机构带社区、以社区带居家,构建起机构、社区、居家“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6月24日下午,榆阳区崇文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格外热闹。在这里,老人们不仅可以下棋唱歌交友,还能进行康复理疗。

“医生治疗水平怎么样?能用医保报销吗?”“日常的小毛病不需要去大医院排队,在中心卫生站就能看病买药,医保也能正常报销。”视察团和老人们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据工作人员介绍,作为“三位一体”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范例,服务中心设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爱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均由榆林高新医院运营,可以满足辖区居民的基础就医需求,既减轻了子女负担,也从多方面满足了老年人的需求。

“这样的养老模式依托医院的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全社会资源,降低了社会养老成本,让老年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省政协常委、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杨东明说。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