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涵博
北墙上两届省政协全体委员大合影、书架上“政协提案”“政协调研”文件夹以及政协颁发的荣誉证书、办公桌上的提案答复函征求意见表……走进省政协委员、陕西希格玛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阳秋的办公室,“委员痕迹”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连任三届的省政协委员,张阳秋履职执念如磐:“立足大视野、找准小切口,在实干担当中践行初心使命。”
我能做什么
2013年1月,张阳秋首次以省政协委员身份参加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国歌响起,凝望着主席台正上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那一刻,我非常激动。”
这份激动,与她作为执业律师有着深度关联。在经手的各类纠纷案件中,面对所接触的社会各层面矛盾,张阳秋渐渐意识到,除了利益争端,许多社会矛盾还源于制度不协调、部门职能衔接不畅。而这些问题,恰恰能通过参政议政、提案建议来推动解决。
“律师不能只把法律当谋生工具,更不能沦为权力附庸。”张阳秋始终认为,掌握法律技能的专业人士理应为服务群体发声,推动营造有利于促进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为法治进步贡献力量。
十一届省政协期间,张阳秋履职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每年全体大会上,她的时间几乎都用在审查提案上。在工作人员下载、打印、编排提案的基础上,白天开会时她抽空逐份审查提案,晚上还和委员们一起推敲内容、讨论可行性,最终审定是否立案,并按领域分类提交相关部门。
从首次提交提案时的忐忑,到逐渐成长为知责担责尽责的老委员……五年不断的思考与实践,让她沉淀出“提案要舍‘大’求‘小’、一事一议”的心得,历练出敏锐的提案思维和扎实的履职“硬功”。
促公正
“张阳秋委员提交的《关于我省人民法院在执行案件中向律师颁发财产调查令、委托调查函的提案》,为我省高级人民法院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2018年1月24日,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点名表扬了张阳秋的履职工作。
在此之前,律师在刑事案件中可以有一些调查权,但是在民事案件的审判和执行阶段却几乎为空白。
“去问‘当事人是否在某天向贵公司转账100万元’,对方根本就不理,而且不用承担任何法律后果。”张阳秋说,即便某些关键证据直接影响案件走向,律师也无权获取。而唯一的途径是申请法官调查,但立案登记制实施后,法官案件量激增,根本抽不出时间奔走取证,许多案件因此卡在证据不足的环节,反复审理却难有结果,胜诉判决常因财产线索缺失沦为“纸上权利”。
“全国已有省市推行律师调查令,我们得跟上。”在她提案建议的推动下,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民事诉讼调查令实施办法(试行)》,打通了案件执行中的关键堵点。
2016年,有朋友向张阳秋诉苦:家人的案件从中院发回区法院重审,案卷却在移送中“失踪”了半年。最终发现,案卷竟被错送到另一个区法院,来回折腾了大半年。
经过调研,张阳秋发现了法院案卷移送存在的问题:同一法院不同庭室、上下级法院之间,移送方式和速度差异极大;在实际操作中,有的是中院民庭直接将上诉案送到省高院对应民庭,有的是先交本院立案庭再转省高院立案庭,有的走机要送至省高院立案庭……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张阳秋撰写了《关于规范陕西省法院内部案卷移送程序的提案》。提案办理过程中,时任省高院审判办主任高波不仅与她多次面谈、电话沟通,还将专题调研报告发至她邮箱。
这件提案被省高院采纳后,促成了《关于诉讼案卷上下级法院移送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统一规范了全省法院的案卷移送流程。
助治理
在履行委员职责中,张阳秋尝试走出法治专业“舒适区”,将建言关注目光更多投向民生领域。
为打通社情民意从群众到委员“最后一公里”,她坚持从媒体论坛、政府网络投诉平台捕捉民生线索,如蓝田县九间房镇冯家湾村第四村民小组没有网络覆盖就是例证之一。
“当时看到群众反映,那里因村中通信不畅,造成空巢老人通信、就医困难。”身为民革曲江新区工委主委的张阳秋立即组织民革党员到现场调研,在确认情况属实后以提案形式反映问题,同时推动工委内的西安市政协委员以提案呼吁,形成了省市联动合力,促使问题得到解决。
做工作生活的“有心人”。张阳秋关注到西安二环路拥堵民生热点,随后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亟需对二环路进行全面系统扩能改造的提案》。这件提案不仅引起省政协高度关注,被遴选为提案委年度重点督办提案,还得到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
“最初的想法较为粗浅,在省政协委员袁卓亚及其团队的帮助下,提案更具有说服力。”张阳秋介绍说,“在提案形成期间,西安市已在做论证,只是尚未启动。提案提交后,他们说,‘终于要干这事了,这份提案给了专业支撑’,最终促成项目落地。”
总结提案心得,张阳秋认为,撰写提案必须先经过调研和深入思考,要单刀直入用小切口体现普遍性问题,鲜明亮出观点;要以解决问题为靶心,提出的方案既要贴合现实需求,又要兼具前瞻眼光与实操价值;要做到“一事一议”,一份提案聚焦一件事,这样方能精准发力、有效推动问题解决。
十二载履职路,文件夹里的提案越攒越多,省政协委员的大合影里添了新面孔,但她翻看提案时的眼神依然如第一次走进履职会场时那样热忱而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