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谋机制之变 拓开放之域

——省政协“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专题协商会侧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8-22 07:31 【字体:

□ 记者 白瑶

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中,作为不沿边不靠海的西部省份,陕西正在奋力书写新篇章——今年1至7月,陕西进出口总值2894.8亿元,同比增长9.6%,高出全国6.1个百分点。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陕西深入贯彻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实践。

新征程上,如何抢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大机遇?8月19日,省政协召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专题协商会,民主党派代表、市县(区)政协负责同志、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面对面协商,共同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擘画路径。

为开好本次会议,会前,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在西安开展专题调研,向宝鸡发函书面调研,并前往福建、新疆考察“取经”,学习借鉴经验做法。

“‘十四五’以来,我省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体制不断健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但仍存在平台通道功能发挥不足等问题,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等开放平台产业聚集效应不强,龙头项目引进不足,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会上,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孙亚政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建议推进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优化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增强高新区、经开区、综保区的承载能力,推动平台功能叠加、资源整合。

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进程中,自贸试验区作为陕西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载体,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陕西自贸试验区挂牌已满8年。8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在规则对接、流程再造领域形成不少制度创新成果。

“对标RCEP、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省与国际规则的对接深度不足,部分领域规制与国际前沿存在落差。”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孙武斌建议,在自贸试验区设立“CPTPP/RCEP规则对接先行区”,建立省级层面“国际经贸规则动态监测与转化专班”,实时跟踪RCEP深化实施、CPTPP扩容及DEPA等新兴规则演进,结合我省产业禀赋,制定规则对接路线图,让制度型开放更精准、更深入。

金融是开放的血脉。“目前,我省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小,很多企业反映跨境融资渠道有限,境外发债、跨境融资租赁等业务规模较小,外资企业资本结算便利程度不高。”民建陕西省委会秘书长樊明建议,加强自贸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跨境金融服务中心,形成跨境金融服务体系。鼓励省内各类金融机构设立自贸金融特色服务窗口,拓展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融资租赁等业务规模,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

班列通,贸易兴。自2013年开行以来,中欧班列(西安)发展态势迅猛,成为陕西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关键力量。

“但中欧班列回程结构失衡,中亚线路回程以低附加值大宗商品为主,西欧线路依赖单一品类,冬季部分线路装载率不足80%。”省政协委员、西安领军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鹏程建议,优化回程体系,构建差异化货源网络,规划建设中亚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扩大能源、矿产进口。在德国、波兰建设海外仓,拓展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回程品类,努力将冬季装载率提升至90%以上。

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抓手,中欧班列经济圈先后被写入今年陕西省、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西安市政协副主席张华俊建议,编制经济圈发展规划,明确经济圈的战略地位、空间布局、发展目标等,成立经济圈建设领导机构,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专项工作推进机制等,研究制定支持经济圈建设的专项政策,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会上,大家踊跃发言、热烈互动,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建设蓝图愈发清晰。

货物跑得快,陆港空通道是“硬支撑”,三者协同发力才能让贸易物流“全程加速不卡壳”。

“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陆港空港一体化发展仍面临许多突出问题,比如陆港与空港之间缺少直达货运专线,仅依赖现有两条高速公路,多式联运设施未完全贯通等,导致货物多次转运,增加物流成本和时间。”省政协委员谢斌建议,建设连接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咸阳国际机场的快速货运通道,优化港区园区铁路专用线引入布局,加强多式联运设施建设,支持建设和升级集装箱中转场站、专业化仓储设施、冷链物流设施以及跨境电商物流中心,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

近年来,我省西安、宝鸡、延安先后成功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架起“卖全球”的商贸之桥。

针对当前跨境电商企业招引少、企业孵化不足的问题,宝鸡市政协副主席张建科建议,加速集聚优质企业,突出“招新引优”,积极引进平台型、贸易型跨境电商企业,建立跨境电商企业培育库,鼓励传统制造企业、商贸企业转型发展跨境电商,通过梯次培育做强企业、做大规模。

能源化工产品是我省工业外贸的“压舱石”。会上,陕西智库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单英骥表示,作为能源重镇的榆林,近年来,进出口总额不断下降,“究其原因,与优势产业定价权缺失有一定关系。”

他建议,针对榆林镁产业优势,应争夺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构建国际镁产品交易中心,整合全球镁矿开采、冶炼全链条信息,编制“镁价指数”,制定《高品质金属镁交易标准》,明确纯度、碳排放等核心指标,推动纳入国际贸易通用规范,将产能优势转化为定价主动权。

随着交流的深入,现场交流氛围更加浓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发展关切——

省商务厅厅长杨淼表示,将深化规则规制对接,提升制度型开放国际化水平;省发改委主任王青峰表示,将完善陆港空港互动交流机制,探索构建陆空一站式集成系统,大力发展空铁联运;省工信厅副厅长朱磊表示,将加快修订《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评价管理办法》,优化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不断提升平台承载能力;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嘉辉表示,将持续开展自贸试验区金融外汇政策评估,加强金融外汇改革创新案例培育和复制推广;西安海关副关长白灿表示,将依托综合保税区试验田功能,推动首创性改革创新,深化“区港一体化”探索,加快推进空港、陆港与综合保税区的联动升级。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