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动态

让生态底色更鲜明、人文底蕴更丰厚

——省政协“深度挖掘秦岭的生态和人文价值”专题协商会综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11-26 08:39 【字体:

□ 记者 杨小妹

秦岭,这座横亘于中国腹地的巍峨山脉,承载着“和合南北”的文化理念与“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对陕西而言,秦岭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巍巍丰碑,更是文化基因里的永恒诗篇。

让高品质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如何把秦岭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人文资源变为富民资本?11月25日,省政协召开“深度挖掘秦岭的生态和人文价值”专题协商会,与会省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代表、市县(区)政协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与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汇聚一堂,共商秦岭保护与发展大计,为推动秦岭生态人文价值深度释放、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凝共识、聚合力。

为开好本次会议,会前,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专家学者先后到西安、汉中和商洛等地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心声,夯实协商议政之基。

“近年来,陕西持续深化秦岭‘五乱’问题整治,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文化遗产活化赋能,生态建设修复提质,绿色发展动能强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高中印结合调研发现问题,提出了构建智慧协同治理新格局、打造精准生态修复新样板、探索价值多元转化新场景、培树乡村振兴示范新标杆、构建社会广泛参与新生态等建议。

“当好秦岭卫士,既要守护中央水塔的自然生态,更要守护中华祖脉的历史人文传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双忍建议,以国家公园为主体构建自然保护体系,加快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同时以国家文化公园为载体,打造以西安为“掌心”、周边五市为“五指”的掌状文化布局,改建秦岭博物馆为博物院,形成特色博物馆群。

生态是秦岭的根基,精准修复则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保障生物多样性的永恒课题。

渭南市政协主席李军政在调研中发现,秦岭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长效机制不健全、部门协同不顺畅、信息资源需整合等问题。他建议,对标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科学编制我省规划,整合林业、环保等部门数据,构建立体监测系统,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依托高校打造“老中青”结合的专业团队,严厉打击非法穿越等破坏行为,为生态保护筑牢实践根基。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秦岭人文资源的系统挖掘成为大家关注点。

“秦岭北麓西安段就有2200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全省层面的资源摸底还不足。”西安市政协副主席陈长春建议,以西安市现有调查成果为基础,对秦岭陕西段全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实地勘察、数据对比,在省级层面成立秦岭文化研究机构,确立陕西在秦岭文化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打造“秦岭对话阿尔卑斯山”国际文化论坛,并以“终南文化”为统领,整合南五台、太白山等资源,先期打造秦岭国家文化公园核心标志区。

围绕人文资源保护协同瓶颈问题,省政协委员、台盟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谢斌说,涉秦岭的6省1市虽签署了《秦岭协同保护备忘录》,但文化保护未纳入核心议程,省内各地保护标准也不统一。建议积极争取将秦岭国家文化公园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建立“史实共研、项目共建、场景共享、宣传共推”的一体化协同机制,打造“大秦岭”文化遗产廊道。

秦岭浅山区是指秦岭主脊线向两侧延伸的海拔800-1500米左右的低海拔地带。作为生态过渡带与城乡融合区,秦岭浅山区蕴含丰富的文化景观遗产,仅陕西范围内就有1.5万余处。

“生态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衔接不畅、城镇化进程加速以及人口流失等因素,使秦岭浅山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陷入困境。”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会常委李加武建议,制定《秦岭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导则》,建立“特许修复清单”,对传统村落实施风貌刚性管控,同时开发数字应用,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如何让生态价值从“无形服务”变为“有形财富”?省政协委员、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谢慧莹建议,以“蜀道文化”为主线,整合子午道、傥骆道等古栈道资源,建设贯穿秦岭的文化体验廊道,在汉中张良庙、安康江口古镇等关键节点建设“微博物馆”,融入栈道开凿模拟、邮驿角色扮演等互动项目,配套开发竹编栈道模型、“古道茶”等特色文创产品。

文艺赋能为人文价值转化注入创新思路。会上,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武小川分享了创办关中忙罢艺术节的实践成果:“忙罢艺术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七届,覆盖四个村落,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400万元,助力鄠邑区2024年接待旅客2500万人次。”

武小川建议,打造50个“和美乡村”文艺示范村,组建“文艺赋美乡村行动共同体联盟”,实施“新乡贤+文艺驻村”计划,通过“诗画文艺体”矩阵和“九个一”示范工程,串珠成链打造秦岭北麓文艺赋美示范带,让文化资源真正惠及民生。

……

会上大家多层面建言引发热烈互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积极回应,明确后续工作方向——

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雁林表示,将统筹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自然资源,服务秦岭地区生态价值保护和挖掘,扎实推进秦岭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国土空间管制和常态化执法,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价值实现。

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周建新表示,将指导秦岭地区各县(区)以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推进“两山”转化实践。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郑晓燕表示,将提升秦岭文旅的核心竞争力,在主流媒体和海外平台开展“此生必有大秦岭”主题宣传,加强推广,助力品牌升级。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