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常委会议发言 > 口头发言

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打造共同富裕的陕西样板

民盟陕西省委员会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2-01-18 11:45 【字体:

进入新时代,党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发展目标。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收入、积累和消费的不平衡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统筹城乡发展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差距没有根本扭转。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大,1978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31:1,到2020年末是2.84:1。二是城乡居民消费积累矛盾突出,2020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866元,实际下降5.1%,占可支配收入的60.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376元,增长1.5%,占可支配收入的85.4%。城镇居民收入多,消费需求减弱,积累增加;而农村居民收入少,消费支出增加,积累减少。三是城乡居民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6%以上,严重挤压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和积累。加之,政府在民生领域投资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存在资源错配和资源利用效益低的问题,挤压了政府在新的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资,增加了人民群众个体在相关方面的消费支出,影响了积累。为此,建议:

一、以县域经济发展为统领,重塑城乡关系。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经济,要在国家区域发展中找准定位,科学谋划产业。统筹好县、镇、村的关系,特别要重视“城之尾、乡之首”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城市“吃掉”农村,实施乡村振兴、建设新农村不应是城市的微缩版,而是农村的升级版,要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覆盖面,让公共服务的阳光均等覆盖城乡,达到城乡融合共生。

二、以要素双向流动为引擎,培育发展动能。要将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政策落细落实,让有条件的农民带着劳动力和土地两个资本进城,转化为城市从业者,还要将城市资本、消费引入农村,发展新业态。创新盘活城乡居民固定资产收益,探索由政府在城郊县或城乡结合部建设配套设施完善的高水平康养住房,与有需求的城市居民进行产权置换,由此形成的资产差价,以货币方式或以等值固定资产补偿给城市居民,将置换出的城市居民不动产用于引进人才住房和社会保障性住房及相关民生领域的设施。

三、以提升有效投资为抓手,夯实发展基础。要统筹优化配置城乡资源,提升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的投资质量。一要加大我省关中、陕南、陕北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乡村道路的建设标准,将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重点镇、村与县城的道路实现快速连通。二要创新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模式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机制,鼓励居民自觉参与改造,利用互联网平台方便居民直接申领改造补贴。三要以重点镇、中心社区为重点,以乡村医院、街镇医院、妇幼保健院(站)为依托,建立养老、托幼等服务机构,鼓励支持农村利用闲置院落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四要搭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引导扶持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投资建设,鼓励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在乡村振兴中创富,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

四、以焕发城乡发展活力为目的,创新治理模式。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建立“党的领导+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互联网政务”的现代城乡基层治理模式,实施“阳光基层政务工程”,确保各项惠民政策通过互联网平台看得及时、用得方便。引导城乡居民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民主协商,激发城乡居民参与基层建设发展的原生动力。

来源:政协陕西省委员会办公厅 编辑:穆小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