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会议 > 常委会议发言 > 书面发言

支持汉中交通和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0-08-30 09:18 【字体:

政协汉中市委员会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陕西要抓住用好重大战略机遇,形成关中、陕北、陕南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建议省上在制订“十四五”规划中,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汉中交通和生态文明建设,使汉中能和全省各地一道,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一、支持汉巴渝快速铁路及北上通道、兰州经汉中至十堰高铁加快建设,提升陕南及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通达能力,助力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汉巴渝铁路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和《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项目,是打通陕西南下、川渝北上的重要通道,是构建陕甘宁与川渝地区间能源新通道的需要,项目建成后也将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组成部分、长江经济带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线,有利于我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局面。

兰州经汉中至十堰高铁,是《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6873”交通突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项目,西北起甘肃省兰州市,东南经我省汉中、安康至湖北省十堰市的西北—东南向高速铁路干线,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与陇海通道平行的又一东西大通道,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连接线。

建议省政府与国家发改委、国家铁路集团协调,将汉巴渝及北上通道项目和兰州至汉中至十堰高速铁路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国家新时代铁路网高质量发展规划,支持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尽早开工建设。

二、支持汉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护好优美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汉中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的水源涵养区,水源涵养能力位于丹江口库区流域5个城市之首,9县区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面积陕南最小,仅占国土面积的6%,全市一半面积位于秦岭保护区,面临着生态保护和水源涵养的巨大责任和压力。如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统筹解决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需要国家和省上继续给予相关政策上的支持。

一是加大对汉中生态补偿力度。加大对南水北调水源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等重点区域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额度,提高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比例,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切实减轻地方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财政配套压力。同时,恳请国家协调天津—陕西建立对口协作项目资金增长机制,按年度适当调整增加协作资金额度,进一步加大南水北调受水区对水源区的生态补偿力度。

二是支持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列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和我省将汉江生态经济带列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作为长江上游重点开放开发区域,进行统筹布局、重点支持。

三是支持汉中发挥生态优势,打造学研、医养、旅居、兴业“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十四五”期间,汉中将进一步发挥生态和区位优势,深入对接落实“四个在汉中”城市品牌打造,顺应消费升级需求和培育壮大国内市场导向,建设以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教育培训四大产业为支撑的“幸福产业强市”,推动幸福产业成为汉中“十四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因此,建议省上将“四个在汉中”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予以政策支持。


来源:陕西省政协理论处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