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党派团体

坚定信心 勇担重任 善作善成

——我省民营企业家热议民营经济发展新机遇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6-05 09:25 【字体:

□ 首席记者 唐冰

随着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落实,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在工业生产、创新创业、信心预期等方面均有所改善,呈现稳步向好态势。今年一季度,陕西民营经济增加值4080.8亿元,占GDP比重达49.5%,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持续提升。

民营经济发展的“量”“质”双提升,离不开政策举措的持续“上新”。

近年来,陕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围绕当前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落细落实各项推进举措;相继出台《大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十条举措》等政策措施;召开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七大行动”实施方案……

当下,一系列政策举措正转化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暖流”,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入到技术攻关、绿色转型、国际拓展等发展实践中。

“我们深刻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当前,民营企业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勇毅前行。”省工商联副主席、石羊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存成表示,2024年,石羊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31.9亿元,上缴国家税收5.5亿元,现有员工5100余人,已成长为西北最大的食用油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养殖企业。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石羊集团将勇担责任,始终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坚决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不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提质增效,为陕西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省总商会副会长、广东麟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尚霖表示,最新出台的“七大行动”实施方案,为民营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文旅行业为例,下一步应主动对接“科技赋能文旅”专项政策,探索“文化IP+数字技术”的融合路径,同时,以产业协同为纽带,发挥市场敏锐度优势,在“文旅+”领域积极探索,构建文旅融合新生态,深化与国企、高校的协同创新,形成“研发-转化-应用”的完整链条。

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弘毅防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敢表示,将持续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依托自身在低空安全、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完善产品体系,加强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力。同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抓住低空经济行业发展机遇,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努力在经济贡献、就业促进、产业带动、技术创新、产业链整合与升级等方面担当作为。

当前,我国经济向“新”而行、向“高”攀登,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和自觉行动,顺应这一趋势,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民营企业定能在新的经济格局中保持竞争力。

省工商联副主席、西安蓝晓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寇晓康表示,将坚定发展信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判断上来,努力突破技术的“深水区”“无人区”,坚守主业,强化创新驱动,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保障创新活力和价值观凝聚力,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视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吸附分离材料品牌。

“以创新驱动筑牢核心竞争力,是天隆科技近30年来不断发展的基石。”省总商会副会长、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年才表示,医疗器械行业关乎民生健康,技术更新迭代迅速,唯有持续创新,方能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作为拥有独立研发能力的企业,将进一步创新多项目、跨团队的互动研发模式,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临床用户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最大限度地提升研发能力,保证公司产品的持续更新和技术领先,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医疗行业,为人类健康提供一流分子诊断产品。

省总商会副会长、大方集团(西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方胜表示,作为深耕陕西27年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自己深刻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视。未来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胸怀报国志、一心谋发展、守法善经营、先富促共富”的殷殷嘱托,以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精神为指引,坚持创新驱动、深耕主业,在科技赛道上加速成果转化,在乡村振兴领域做强“土特产”文章,在公益事业中担实社会责任,以实业报国彰显民企担当。

5月20日起正式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为发挥民营经济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铜川市浙苏商会会长、陕西五菱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建跃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商会发挥“政企桥梁+产业枢纽”作用提供了法治化支点,其中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等规定,让紧密联系长三角产业网络的浙苏企业有了更大发展空间。当前,该商会正在推动会员企业构建“研发在浙苏、制造在本地”的协同模式,对标铜川市“三大产业集群”,将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领域的会员单位技术优势,与铜川本地土地、人力要素深度嫁接,充分激发“铜川成本优势+长三角创新资源”的叠加效应。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奋勇争先,广大民营企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来不缺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心与勇气。我省民营企业家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定支持,有省委、省政府各项改革举措的有力保障,民营经济的创新源泉一定能够充分涌流,民营经济的创造活力一定会充分迸发,汇聚成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力量。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