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市政协
当前,高速公路服务区已从单纯的“加油驿站”,逐渐演变为承载文化体验与休闲需求的重要节点,而我省在服务区功能开发方面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缺乏文化体验。目前超60%的服务区仍停留在“老三样”服务(加油、如厕、快餐),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仅28分钟,消费转化率不足15%。例如,关中地区服务区未融入秦腔、青铜器等文化符号,陕北服务区少见窑洞民宿、剪纸体验等特色场景。
二是文旅资源未串联。服务区与周边景区的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多数服务区距景区最后3公里“接驳难”问题突出。如西安外环高速部分服务区虽临近秦岭景区,但缺乏直达旅游专线或步行廊道,游客需绕行地方道路,耗时增加20—30分钟。相比之下,西安长安区子午服务区在南区内部设置ETC收费道口(子午东收费站)与周边道路(何子路)互联互通,实现了与秦岭北麓环山地方路的贯通,使游客到达景区效率提升40%,但此类模式覆盖率不足20%。
三是智慧化水平不足。全省高速服务区节假日新能源汽车充电排队平均时长超1小时,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导览等设施覆盖率低,难以满足游客需求。80%的服务区缺乏AR导览、实时客流查询等功能,游客获取周边景区信息主要依赖传统告示牌,体验感较差。
四是缺乏市场化机制。服务区多由单一企业运营,未与文旅企业、乡村资源深度合作。餐饮区多为连锁品牌,地方美食占比低,而西安长安区子午服务区通过“非遗市集+房车营地”组合,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并引入房车营地、非遗市集等业态后客流量提升3倍,但此类政企民协同模式仍属个案。
为此,建议:
一、文化赋能“服务区即景区”场景。建立“关中文化走廊”“陕北民俗驿站”“陕南山水客厅”三大主题分区,服务区增设青铜纹样建筑外观、兵马俑微缩景观,打造窑洞主题休息区,引入安塞腰鼓互动表演、剪纸DIY工坊,以秦岭四宝为元素,设置生态科普展厅与茶歇空间。联合非遗传承人开发“服务区限定”产品,如西安长安区子午服务区的唐宫夜宴主题咖啡、茯茶手作等都为游客带来很好的休闲体验。
二、实现“快进慢游”无缝衔接。推广“ETC互通+地方路网贯通”模式,允许社会车辆通过服务区直达景区。在服务区设立“文旅综合服务中心”,提供票务服务,景区门票、演出票线上预约+线下取票,享8-9折优惠。根据停留时间推荐“1小时微游”“3小时深度游”线路(如子午服务区—秦岭子午峪徒步—唐村农耕体验)。
三、强化基础设施支撑。提供“一键预约”服务,预订服务区内体验项目及周边景区门票,实时显示周边景区游客量、停车位数据,推荐替代游览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