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西安都市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别占全省的45.57%和45.26%。当前,西安都市圈建设还存在体制不健全、空间布局不优、协同创新能力不强、融合发展程度不够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完善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明晰发展重点,统筹做好产业布局、设施联通、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差异化发展。建立区域协调发展利益分享机制,研究西安与周边城市产业税收转移、GDP核算、基础设施建设、飞地经济合作等成本分担、利益分享机制。建立产业空间布局管控机制,编制西安都市圈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明确各市产业发展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以及土地、能耗、水资源等要素保障清单。
二、加强产业协同创新。系统谋划全省新质生产力空间布局,发挥西安科教人才优势,实行“离岸孵化”“异地转化”模式,推动“研发在西安、转化在本地”。科学编制产业发展地图,创新“一区多园”“合作共建”“委托代管”区域合作模式。西安着力打造国家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高技术产业基地;宝鸡着力建设全省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咸阳着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铜川依托高新区积极承接高端产业转移;渭南依托高新区重点发展增材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杨凌示范区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加快建设未来农业研究院,打造新时代特色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引领示范区。
三、强化各类要素保障。聚焦西安都市圈建设,创新重大项目投融资方式,强化资金、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支撑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持续优化。重点谋划西安都市圈环线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持续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供水、排水、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实施一揽子稳增长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机遇,盘活各级闲置低效资产,降低各级平台公司负债率,提高信用评级,增强融资功能。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REITs方式直接融资,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土地供应上要强化工业用地“亩均论英雄”导向,开展“标准地+承诺制”试点,最大限度保障项目建设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