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社情民意

以制度破壁与生态重构为抓手 加快打造招商引资“公平竞争+错位发展”新范式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9-01 08:36 【字体:

□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

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我省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依托能源和航空等优势产业布局差异化竞争,实现了从“拼优惠”向“拼生态”转变。但在落实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策执行偏差导致隐性壁垒。部分市县沿用土地补贴、税收返还等传统手段,与《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冲突;有的新能源项目以“零地价”吸引投资,引发邻县政策内卷,实质影响市场公平性。

二是产业布局同质化削弱差异化优势。多地争抢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热点产业,缺乏精准定位;省内7个地市布局光伏组件,产能利用率不足,而榆林氢能、汉中航空等特色产业配套薄弱,未能形成“链主+集群”生态。

三是要素保障滞后制约错位竞争力。物流、能源等基础设施与东部省份差距明显,西安航空基地虽技术领先,但高端人才密度仅为成都的1/3;产学研协同不足,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于全国均值,制约产业升级。

为此建议:

一、深化制度破壁,构建公平竞争政策体系。建立“负面清单+动态审查”机制,清理违规政策,对市县土地补贴、税收返还等政策开展专项整治。建立全省统一的招商引资合规性审查专班,试点“要素竞争力指数”,将能源价格、物流效率、人才密度等要素指标量化,替代传统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基于长期成本决策。创新区域利益共享机制,推广“飞地经济”税收分成,与长三角、珠三角共建产业飞地,约定GDP统计、税收分成比例,破解区域利益博弈。

二、重构产业生态,打造错位竞争硬核优势。实施“链主引领+标准输出”工程,培育三大特色产业链:能源升级链,打造煤基新材料—氢能—碳捕集一体化生态,推动榆林煤化工副产物深加工项目落地,提升附加值;航空创新链,依托西飞、陕飞等龙头企业,吸引中航工业配套企业,在汉中、城固建设“研发—总装—测试”基地,力争国产大飞机配套率提升;文旅融合链,联动延安红色文旅与榆林能源工业,推出“能源科普+红色研学”特色线路,打造全国工业旅游标杆。设置“产业准入门槛”,对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过剩领域,新增单位产值能耗、研发投入强度等指标,淘汰低效产能。

三、强化要素保障,夯实错位发展支撑能力。新增绿电指标,试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确保重点园区电价低于周边省份。建设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榆林铁路集运中心,开通中欧班列(西安)新能源专列,降低运输成本。设立“秦创原离岸创新中心”,在深圳、杭州建立研发基地,推行“户口留陕、工作在外”柔性引才模式,吸引高端人才反哺陕西。联合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开设氢能储能、航空复合材料等定向班,实施“数字工匠”定制培养计划,输送技能人才。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