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冯倩楠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既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战略主动的长久之策。今年上半年,陕西千方百计增加优质供给,多措并举力促消费,成效不断凸显。
展望“十五五”,陕西如何乘势而上、深挖潜力,让消费“主引擎”动力更足?本报特邀省政协委员和专家共谋良策。
【本期嘉宾】
程希文 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未央区副区长
张建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 远 省政协委员、西安君融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
稳住大宗消费
落实“以旧换新”政策,辖区内134家家电、汽车等领域重点企业参与,直接撬动消费超10.7亿元;精准发放区级消费券440万元,联动“国补”形成叠加效应,仅新能源汽车补贴就带动消费1.39亿元;创新开展“焕新未央·乐享生活”百大品牌进社区活动,覆盖122个社区,带动消费超2600万元……今年以来,西安市未央区把大宗消费作为激发内需潜力的核心支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推动大宗消费提质升级,是稳增长、惠民生的关键抓手,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省政协委员、西安市未央区副区长程希文介绍说,未央区聚焦家电数码、新能源汽车、家居建材等重点领域,强化“政策+活动”双轮驱动,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
“实践过程中,我们还要清醒认识到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和现实挑战。”程希文说,如在经济周期规律下,当前燃油车受新能源汽车冲击及价格内卷影响销量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建材批发增长等。此外,还有跨层级、跨部门联动效率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等问题。
程希文认为,从政府角度,稳住大宗消费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注重精准滴灌,即政策设计紧扣需求;强化场景创新,推动消费场景从商场向社区延伸、线上线下融合;促进政企协同,通过“一对一”服务重点企业、解决堵点问题,构建良性生态。
他建议,建立数据赋能平台,整合市场、企业、政策数据,实现精准施策,加快补齐一些细分消费门类基础设施短板,如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网络等应尽快完善。“另外,可以在消费服务升级上下功夫,推进服务链条升级,引导企业向‘产品+服务’转型,如家电‘焕新+安装’、汽车‘购车+充电+维保’等。”
深挖新型消费
今年以来,数字、绿色、健康趋势的消费新产品销量喜人,全新的消费场景、丰富的业态组合和精准的消费定位,为消费提质扩容拓展了新空间。
“在培育新型消费上,浙江利用电商、上海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新场景新项目,为我们提供了深挖新型消费的思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军认为,对比沿海地区,陕西还存在数字消费场景支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但结合本地优势可以探索特色实施路径。
作为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张建军建议,陕西应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与技术优势,加快智慧商圈、数字文旅平台建设落地,开发“AI+文旅”互动体验项目,提升消费吸引力。
最近,毛绒玩偶LABUBU备受年轻人追捧,在全球范围掀起抢购热潮,LABUBU在二手交易市场价格一路飙升,部分联名款溢价超30倍。“青年群体是新型消费的主力军,消费潜力巨大。”张建军建议,针对青年群体,陕西应结合历史文化资源,通过打造城市青年消费地标、举办主题文化展演活动聚集青年,发展契合青年需求的新消费业态,如国潮、电竞、夜经济等。
张建军是中国体改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西北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经常深入县乡调研。在他看来,通过数字手段赋能消费提质升级,还应加强县域电商基地建设与相关主播培训,引入头部电商平台资源。同时,升级农特产品供应链,健全县域交通物流网络,实现县域居民收入与消费双提升。
他认为,还要关注“数字扫盲”和AI售后,通过大学生公益实践、政府宣传等途径提升四、五线城市和农村老年人的数字技能,扫清消费障碍。同时,完善AI客服功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优化消费体验。
扩大服务消费
上个月,伴随年中大促结束,消费市场迎来新一波热潮。2025京东618数据显示,陕西客单价跻身全国第11位。在省内,西安购买力领跑全省,榆林增速居首。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各种消费补贴更多了,几乎囊括了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省政协委员、西安君融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任远说,促进消费政策不光在商品端发力,消费服务也在不断延伸,尤其是各大金融机构推出了各类消费贷款产品,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供了金融支持。
面向“十五五”,任远认为,在扩大服务消费上,仍存在供需不平衡问题,同质化、低端供给过剩,要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堵点、卡点,提供多层次消费服务,满足高中低各类消费人群的分层需求,有效拉动内需,尤其是占总人口比例较大的中低收入人群,要针对其特点提供适配消费服务。
任远建议,从生活服务消费入手,加强服务供给能力建设,把消费支持的重心放到小区、街道、市场,结合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社区嵌入式服务,加快配齐购物、餐饮、家政、维修等居民服务网点;引导、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托育等居民需求领域,依托陕西文化和医疗资源,提供康复理疗、健康管理等多样服务,完善服务标准,通过多层次服务供给释放多层次消费需求。“在就近消费、周边消费场景满足、服务配备的基础上,要做到政策协同,在双休日、五一、十一等国家法定节假日发放专项消费券,在稳定市场主体、促进行业升级的同时刺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