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渭城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基地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服务订单统计情况。
□记者 满淑涵 文/图
自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当时的国家卫计委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来,共有29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脱颖而出。其中,咸阳市渭城区跻身第一批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也是迄今为止我省唯一一家“国字号”智慧养老示范基地。挂牌以来,这里做了哪些探索和实践呢?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搭建平台、链接资源、优化服务,智慧化手段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养老观。
“5153N”模式亮出渭城特色
咸阳渭城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位于咸阳市乐育北路,对面是人民公园。每天早上,都有不少老年人围过来参观咨询。一楼大厅里,机器人“小胖”根据指令给老人们播新闻、讲故事,还可以唱歌跳舞、聊天逗乐。
除了配置健康体检一体机、多功能按摩椅、VR体验区,基地更多服务体现于“无形”当中。
去年重阳节,咸阳市智慧健康养老时间银行正式启动。将“智慧健康养老”与“时间银行”结合,推出“5153N”模式,成为颇具渭城特色的服务体系。
其实早在2016年,渭城区就以“智慧渭城”建设为依托,根据群众需求,按照“围绕一个基地,建设一批样板,汇聚一组数据,探索一个模式,服务一代老人”要求布局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负责运维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基地的咸阳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已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积累了经验和资源。
“我们将话务服务、网络APP诉求提交、物联设备响应、子女亲属代办、政府部门派件作为5个服务入口,汇聚到数据服务中心这一个平台,整合志愿者、爱心商户、智慧健康养老实体服务中心、线上老年商城、‘时间客’作为5大服务力量,通过时间积分、银行卡、移动网络支付3种方式结算,为老人提供N种服务。这就是‘5153N’含义。”咸阳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养老线副总经理王茸茸介绍说。
今年3月,74岁的刘晓天老人遇上一件难事,老伴因为肺气肿被送进医院重症监护室,唯一的儿子远在北京无法及时照料。百般无奈的刘晓天突然想到养老基地。“我之前捐过缝纫机、父亲的战地勋章,攒了些积分,就赶紧求助基地工作人员,看能不能用这些积分帮我解燃眉之急。”刘晓天回忆,当时在秦云公司的“不老帮”平台发布照看任务后,很快就收到了“时间客”的接单信息。
“用闲暇时间为老人提供公益服务,将服务时长以积分形式存储到‘时间银行’的个人账户。储存时间的人就是‘时间客’。等到自己有需要时,‘时间客’就可以等额兑换相应的服务或产品。”据王茸茸介绍,目前养老基地已经整合86家商家为老年人提供按摩、火疗、就餐、理发等服务。完成交易获得积分的商家,也可以将自己所获得的积分用来兑换服务。通过时间积分的流转,鼓励激励更多组织或个人参与养老事业。“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今天存储闲暇,明天收获急需’。”
新业态还需创新商业模式
除了智慧健康养老基地的“平台式”服务,咸阳市渭城区还着重满足老年人家门口的需求。依托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和北斗瑞泉信息系统,建立完善60岁以上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鼓励辖区大型医疗机构为老人打通绿色救援通道,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进一步构建精准化医养康养结合服务体系。
7月1日上午9时许,在咸阳市渭城区渭阳路街道三普社区卫生服务站,65岁的朱亚玲呼叫护士进行输液换药。因为脑供血不足,她已经在这里住了三天。“方便多了,要是去大医院看,这会估计还等着排队呢。”
由陕西瑞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运营的渭阳街道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中心就坐落在三普社区,除了与咸阳市中心医院、延大附属医院、水电医院建立转诊合作关系,还在社区打造老年餐桌、老年大学、中央助浴等服务板块。“老人或家属可以下载‘北斗关爱’APP,目前系统嵌套了助急、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乐、助买八项服务。”陕西瑞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咸阳负责人贾秋莉掏出手机演示起来。“比如老人有出游需求,子女又没办法陪伴,就可以在APP的‘助行’入口提交出游意愿,后台收到服务需求后,会马上派单,由工作人员负责安排车辆、购买保险、对接景区等事项。”
2017年底,渭城区所辖中山街道、新兴路街道、文汇路街道、渭阳路街道获评全国智慧养老示范街道。目前,类似三普社区的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已基本覆盖全区。渭城区民政局局长郭宽平表示,虽然近年来渭城区在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中做了不少尝试,但从体系建设来看,尚处“起步阶段”,水平“严重滞后”,未来还将不断完善提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产业部吴昕在省工信厅7月2日举办的专题讲座中,着重谈到智慧健康养老产业主攻方向。参与全国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评选工作的他分析指出,首批确定的53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中,引入智能手机辅助养老的企业占100%,为智慧健康养老开发相应移动客户端软件的企业达到85%。智慧健康养老发展要加强跨行业合作,避免“重硬件投入、轻服务保障”“重概念推广、轻有效落地”的现象,扎实练好内功,让用户实实在在感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健康养老服务提升与改善。
“智慧健康养老作为一种新兴业态,谁投资、谁承建、谁运营、谁付费等基本问题需进一步厘清。”吴昕建议,要探索政府引导、多元共建、市场运作的有效模式,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健康状况、不同经济能力的人群开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建立良性商业运转机制。
【编辑:李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