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进城过“六一”留守儿童:两年来变得和城里孩子差不多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8-05-29 11:15 【字体:


□ 记者 吴军礼 文/图

5月26日一大早,陕西省自然博物馆迎来了一队50名小学生组成的参观队伍。他们来自蓝田县安村镇中心小学,多属于2到4年级,且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这一天,在西安市青年会组织下,他们兴高采烈地进城,是为了提前过“六一”。

好玩的地方玩两遍

“它会动,会动!”刚从陕西省自然博物馆东门进来,打算列队进入展馆时,几名男生望着西门口的恐龙造型讨论不休。

之后的一天中,他们保持着高涨的热情,甚至一路飞奔。

2015年,西安市青年会在安村镇中心小学成立了“留守儿童兴趣班”。2016年,记者两次到学校进行过采访。5月26日再次见到这所学校的留守儿童时,能明显感觉到他们比两年前要活跃得多。

50名学生,在学校老师和青年会工作人员带领下分成数队分头参观。记者跟随一队发现,虽然安村镇离西安市只有两小时的公交车程,但他们多数表示很少来西安,像陕西省自然博物馆这样“神奇”的地方,他们几乎都没有来过。一进展馆,他们好像进入了一座奇幻乐园,对于好多地方,要玩两遍才过瘾。

当穿过一个科技环廊后,“再来一次”的欢呼声响起。得知三楼有玻璃栈道做成的“勇敢者通道”后,一名叫郑天泽的四年级学生,充当起“带头大哥”,带着来不及等电梯的同学,从楼梯奔跑上去。到了通道,8名小学生一边惊呼“吓死宝宝了”,一边从上面奔跑而过。

“感觉像飞一样!”一遍不过瘾,郑天泽又带着其他同学在上面“飞”了一次。

其他分队跟上来时,一些成年人面对悬空的玻璃栈道腿都打起了哆嗦,这些小学生反而兴奋战胜了恐惧。

老师的实地教学场所

对于留守儿童们来说,这一天新奇异常。但有老师却不忘寓教于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实地教学机会。

一名原本教数学的女老师,此时俨然化身英语、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全科女神”。

在古生物长廊、神奇秦岭等展馆,当看到大象时,她就问学生“大象用英语怎么说”,得到学生们“elephant”的答案后,她继续循序善诱地问“elephant有什么特征”。在地质万象展馆,当学生踩上实景地图时,她又临时变成地理老师:“张佳园(音)你脚下踩的是什么?”“煤田。”“那你仔细看下陕西的煤田分布。”

两年前,记者到安村镇中心小学采访时,清晰地记得这名女老师正在上美术课,给学生们讲石膏体。

她告诉记者,因为师资不足,她平时除了教数学,还兼顾音乐、美术等课程。“学校达不到主、副科分离状态。”她说。此外,平时到外出进行实地教学的机会非常有限。除了青年会组织的带留守儿童进城过“六一”活动外,差不多只剩下一年一次的研学旅行活动了。因为一年最多只有两次带学生外出机会,博物馆内亦真亦幻的场景,成了这一天的最佳教学案例。

两年多来秩序感显著增强

50名留守儿童除了参观陕西省自然博物馆外,还到老钢厂体验了一遍城市进化史。整个过程中,学生们虽然一路追逐嬉戏,但总能准时归队。

在自然博物馆体验奇幻旅程时,郑天泽为防止其他人跑丢,每当上下楼梯,他先让8个人报一遍数。每一次全体集合,全体成员也会主动报数。在合影时,他们抢着做出搞怪的表情和姿势,但也不忘高低个调整,让每个人都有镜头前的表现机会。一名叫冯梦扬的女生,已经6年级,虽然个头瘦小,在队伍中却是低年级学生的真正学姐,所到之处,她总是看得分外仔细,但同时不忘主动帮忙整理队伍,替老师分忧。

青年会工作人员介绍,“留守儿童兴趣班”开班以来,去年又增设留守儿童支持小组活动。这两年,留守儿童们的团队意识、秩序感明显增强,自信心显著提升,由最初的胆怯、自闭,变得差不多和城里孩子一样有礼貌、活泼。

17名教师160多名留守儿童

跟随活动而来的安村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兴元介绍,自2015年青年会在学校开设“留守儿童兴趣班”以来,学校各种活动逐渐增多。在农村生源普遍减少情况下,他们学校学生却持续增加。

2016年,记者到该校第一次采访时,王兴元曾告诉记者,如果以单亲或双亲持续3个月不在身边作为衡量标准,学校每一个学生都是留守儿童。期限放宽为6个月,至少还有一百多名留守儿童。那时候学生接近三百人。记者第二次到该校采访时,做过一次1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调查学生覆盖2到6年级,收到有效问卷80份左右。问卷中,在写出自己的心愿一栏内,45%受访学生不约而同给出了“希望爸爸妈妈回来陪我”的答案。

两年过去了,学生人数增长到了374人。王兴元说,现在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家1年以上的学生有160多人,他们是不折不扣的留守儿童。学校包含校长在内,只有17名教师。算上2名保安,所有管理、教职人员共计19人。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