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薛家寨:一座远近闻名的“英雄寨”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19-08-01 08:06 【字体:

□记者 张姣姣

重峦叠嶂,密林如海,中心地带壁立千仞,地势十分险峻,山坡灌木丛生,仰视不见寨形,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薛家寨山势险峻的描绘。7月25日,“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抵达照金薛家寨,感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在峭立绝壁上建起了四座红军寨 

远望薛家寨,在斧劈刀削般的峰壁上,横向凹裂着一排崖缝。站在山下,让人不禁感叹,这被古人“叹其险”的所在,曾是一群饱含理想奋斗者的栖身之所。 

1933年春,中共陕甘边区特委、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陕甘边区游击队总指挥部领导机关迁驻薛家寨,相继建起了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后勤仓库,以及寨楼、堞墙、战壕、哨卡、碉堡、吊桥等。 

“薛家寨革命旧址现存四个寨子,一号红军寨为陕甘边游击队一、三队驻地;二号红军寨为红军医院和被服厂;三号为修械所即兵工厂、军械所;四号红军寨为陕甘特委驻地和供需仓库,是照金苏区的政治中心和指挥中心。”讲解员介绍说,现在的薛家寨步行上山路由几百级陡峭台阶组成,坡度达七十多度,而在那个年代,红军上山只能依靠踩出来的小道,生产、战斗都非常不易。 

当年,薛家寨既是照金苏区的政治中心,又是红军、游击队反“围剿”和向敌人发动攻击的军事指挥中心,中共中央的政策和决定通过这里在苏区得以贯彻。 

◎为保卫照金苏区壮烈牺牲的李妙斋 

在照金苏区的创建过程中,李妙斋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式领导人,至今在老区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1932年冬天,李妙斋等二十余名芋园游击队队员首次登上薛家寨,从此,薛家寨就成了游击队的大本营。1933年秋天,国民党向照金苏区发起了新一轮“围剿”,李妙斋带领游击队主力转到高山槐、老爷岭一带与敌作战。 

1933年9月21日拂晓,李妙斋率部队在打退敌人进攻后刚回到秀房沟,就听到寨上枪声大作。当时,寨上只留有一个政治保卫队,剩下的是修械所、红军医院、被服厂的工人和医护人员。战斗进行到下午,敌人开始溃退,李妙斋跳出堞墙,吹哨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但狡猾的敌人在树林中埋伏了几个狙击手,李妙斋和警卫员武功被冷枪打中,英勇牺牲。据多位老红军回忆,“武功”是这位警卫员的家乡名,直到牺牲,都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 

李妙斋牺牲以后,边区军民十分悲痛。黑田峪群众祁振海家自愿捐出了两口棺材,战友们把李妙斋和“武功”掩埋在他们牺牲的山坡上。 

多年来,每到李妙斋忌日,老百姓都会自发来扫墓,表达对英雄的哀思和怀念。 

◎薛家寨保卫战女游击队员宁死不屈 

“薛家寨保卫战时母亲才21岁,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的女子,能在这里坚持战斗,真是勇敢、伟大!”在薛家寨革命旧址四号红军寨,记者见到了68岁的高安平和他的爱人翟爱英。 

1933年秋天,红军主力转入外线作战,国民党军队趁机向照金苏区发起了新一轮“围剿”。由于叛徒带路,敌人部队从后沟一条石缝攀上了红军寨,驻守二号红军寨中的女游击队员与敌人接上了火。 

在薛家寨保卫战中,20多名女游击队员被敌人追逼到石崖断壁上,宁死不做俘虏,从山崖上纵身跳下,后来有三人被藤蔓和树枝架住得以幸存。同凤云便是幸存者之一。 

“母亲在世时告诉我们,当她被敌人追得无路可走时,啥都没想,直接就从山上跳了下去。”关于这段历史记忆,同凤云最早是对翟爱英说起过。翟爱英说,根据同凤云老人回忆,她十七八岁参加革命,不久就跟着大伙一起上了薛家寨。她给红军做过鞋子、棉被,还照顾过受伤的战友。 

高安平说:“母亲跳下悬崖后摔坏了腰,记忆中的她腰背一直驼着,一遇下雨天就疼。作为后辈,我们要发扬好她们的精神。”同凤云从1933年跳崖离开薛家寨后,直至去世再也没有回过故地,而这两年,高安平和翟爱英会经常带孩子们回薛家寨看看。

【编辑:李娟娟】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李娟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