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姣姣
在位于子长市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的田家大院,院落西侧有一排5孔砖砌窑洞,中间一孔窑洞为会议室。这里就是著名的瓦窑堡会议旧址。
“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1月7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后勤伤病人员经安塞到达瓦窑堡。”瓦窑堡革命旧址文管所讲解员说,党中央要进驻瓦窑堡的消息传来,安定、秀延、赤源县的农民从各地赶着毛驴,把粮食、蔬菜、牛羊肉送到供给部和接待站。
1935年,日本加紧侵略华北。民族存亡危难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宽阔胸襟,高举起抗日救国的大旗。
据史料记载,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市)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会议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12月27日,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长篇报告,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上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讲解员介绍说,瓦窑堡会议之所以被众人所熟知,是因为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瓦窑堡会议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这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奠定了政治基础。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延安精神研究中心教授毕远佞说,瓦窑堡会议适时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从此,中国革命开始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