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汉台区政协工作亮点回眸
□ 记者 谢昊天 康斌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翻开汉中市汉台区政协2024年的履职答卷,一场场精准务实的调研视察,一次次坦诚真挚的协商议政,一件件扎实有效的提案办理……共同绘就了厚重、充实、有为的履职底色。
过去一年,在汉台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汉台区政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扎实履职,不断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助力生态城市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汉台新篇章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政治引领 筑牢思想根基
方向关乎全局,思想引领未来。过去一年,汉台区政协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积极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制度,充分发挥区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培优政协机关党建品牌,推进“双强”示范党支部创建,实现党建与履职融合发展,推进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以学筑基,持续深化以县政协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为引领的常态化学习机制,提升理论学习、政治培训和书香政协建设实际效果,开展各类形式的学习交流131次,举办委员读书分享活动6次,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
聚焦中心大局 精准资政建言
过去一年,汉台区政协始终把抓重点、议大事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任务。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围绕项目建设、服务业提质及数字、民营、外向型经济等重点领域建言献策,累计提出48项务实管用的对策建议。深入开展专题协商,聚焦文旅融合发展6个方面的18条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落实,“千万工程”经验推广协商成果有效有力推进乡村振兴。
充分发挥协商监督独特优势,创新监督方式提升履职实效,构建“领导领衔+会议协商+专委会联动”提案督办体系,208件提案全部提前办复。全年编发报送社情民意信息102篇,12篇得到区委主要领导批示,其中《推行“名校+农村寄宿制办学”模式,缩小县域城乡教育差距》的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用,《网络平台爱心捐款的管理需引起注意》的社情民意信息被推送至全国政协,实现历史性突破。
创新履职实践 提升履职质效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政协履职的活力源泉。过去一年,汉台区政协全面承接上级“健全落实协商民主机制”改革任务,牵头负责全区6项改革事项,积极谋划3项自身改革举措,修订完善区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会议、主席会议和委员履职、机关管理等方面制度45项,研究出台《区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区政协委员工作室分类建设和制度化运行实施办法》和《区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实施办法》,推动工作更加规范、效能更高。
为了更广泛地听取委员意见建议,汉台区政协推行委员“早餐会”,开展微协商,坚持一月一主题,全年共征集25项委员建议。深化“1+2+12”协商模式,通过基层协商平台,委员参与协商960余人次,80余条建议被吸纳转化。
强化履职担当 服务社会治理
过去一年,汉台区政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抓好全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通过统筹谋划、专班推进、穿透调度、下沉督导,构建以38个示范村为重点,梯次推进、辐射带动的发展格局。围绕“五个农业”“五大振兴”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7篇,累计提出意见建议38条,为城郊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聚焦“三个年”重点工作,汉台区政协实行领导包抓、委办包联工作机制,召开招商引资推进会3次,外出小分队招商2次,全年上报项目线索20条,谋划“十五五”规划项目2个。同时,认真践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聚焦“民之关切”,广泛开展“履职为民”活动,做好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以实际行动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加强自身建设 打造过硬队伍
打铁还需自身硬。过去一年,汉台区政协坚持以压力传导动力,以服务凝聚合力,制定印发《区政协2024年委员工作计划》,建立委员个人履职档案,推行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开展全体委员集中培训,推行委员调整增补和退出机制,激励委员围绕高质量发展履行职能、建言献策。
注重加强专委会建设,出台区政协《专门委员会通则》,探索建立专委会直接联系界别委员、组织协商议政活动工作机制,将全体委员编入5个专委会。通过区政协工作会议、务虚会议、机关座谈会,广纳干部建议,拉高履职标杆,开展“四讲五型”模范机关建设,扎实推进“火种计划”,加强学研成果运用,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为高质量履职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