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助推文旅产业“从有向优向新”跨越升级

——潼关县政协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界别协商小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6-05 09:05 【字体:

□ 实习记者 韩璋 通讯员 宜玉红 记者 樊星

近年来,潼关县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文旅产业升级为抓手,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5月29日,潼关县政协副主席汤振华带领教育文化卫生界别组部分委员,围绕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进行界别协商,为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潼关文旅品牌贡献智慧力量。县政府副县长赵磊参加。

“馍的销量咋样?主要销往哪些地方”“产品制作中用哪些现代工艺”……在潼关馍特酥食品有限公司,委员们深入了解潼关特色美食产业发展现状,探讨特色美食产业化发展路径。

“以该企业为示范点,建立文旅文创产业孵化平台,引入专业设计团队提供创意支持,推动潼关特色手工艺品、非遗食品衍生品的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运营,让传统美食成为可带走的文化名片。”王鹏委员建议。

马青委员提出“美食+文旅”的融合方案,建议将潼关境内黄河、秦岭等标志性自然景观元素融入传统糕点包装设计,开发兼具地域特色与实用性的文创食品礼盒,实现美味与美景的双重体验。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文化殿堂。走进潼关县博物馆,委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博物馆历史和馆藏情况。围绕古战场文化资源,祁金良委员建议,可以在博物馆周边开发沉浸式实景游戏,如“穿越古潼关”等文化项目,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融入古代战事,增强文旅体验感。

如何进一步讲好馆藏文物故事?陈继峰委员建议,应以博物馆为核心,策划“潼关历史文化巡回展”,让展览走进周边城市、社区、学校,进一步扩大潼关文化影响力。

在潼关滨河小学,精彩的非遗传承表演令视察组成员赞叹不已。“可以在景区设立非遗工坊,邀请学校非遗课程老师及传承人入驻,开展皮影、剪纸等教学体验。”王红艳委员说。

看着眼前的表演,杨永娜委员不由为非遗传承的人才短缺而担忧。她建议,应依托学校非遗教育资源,建立文旅人才培训基地,定向培养文创设计、非遗传承等专业人才,为文旅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委员们根据所见所思,围绕调研主题积极建言献策。田丹宏委员建议,应在博物馆、景点沿线增设智慧导览系统,提供多语言讲解、AR景点复原等功能。

聚焦文旅跨区域合作,董小英委员建议,要以潼关文旅资源为纽带,与周边城市联动推出“黄河文化探秘游”“秦岭生态研学游”等精品线路。

“应聚焦宣传矩阵建设,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潼关文旅官方自媒体账号,定期发布各点位特色短视频与图文故事。”刘珊委员建议。

周丽委员建议,应积极构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创新发展”三位一体机制,在景区开发中严守生态红线,建立文旅项目环境影响动态评估体系,推动文创产品原料绿色化、生产低碳化,探索“以旧换新”文创回收机制。

听完大家的发言,汤振华表示,“文旅兴县”是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要深入挖掘潼关优势资源,加速推进文旅文创融合,引入新技术、培育新业态,不断扩大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推动全县文旅产业实现“从有向优向新”的跨越升级。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