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政协专题协商聚焦绿色产业园区建设
□ 记者 满淑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
阔步新时代,绿色发展不断提速,各地通过政策加码、产业协同、创新赋能,推动生产力低碳向“绿”。作为西北工业重镇,西安如何下好做优增量盘活存量“一盘棋”,以“绿”赋能加快产业园区特色化、集约化、集群化发展?6月11日,西安市政协召开“提升存量资源质效、优化增量资源配置,加快绿色产业园区建设”专题协商会,与会人员聚焦议题谈形势、讲问题、提对策,为绿色发展凝心聚力。
为提高议政建言的前瞻性、靶向性和实操性,专题协商会前,西安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专家、委员扎实开展调研,召开情况通报会,走访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实地考察西咸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在掌握一手资料基础上分析查找问题。西安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鹏飞在作调研情况说明时指出,目前来看,全市园区产业组织形态发展较为粗放,绿色产业协同发展迫在眉睫,要素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运行体制机制亟需重塑。
围绕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加固绿色“内核”,王文礼委员建议,应差异化布局低碳产业矩阵,实施“一园一策”产业规划,明确高新区聚焦光伏装备与储能系统、经开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西咸新区打造氢能应用示范基地、阎良区延伸航空新材料产业链的发展“骨架”,推进可再生能源倍增计划,构建“园区—企业—区域”三级循环体系,以闭环化运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同时,搭建园区碳管理平台,接入重点企业碳排放数据,生成产品碳足迹标签,将环境绩效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优先支持绿色企业申报省级专项资金,真正实现“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的深度融合。
《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转型升级,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和工业园区绿色化改造,持续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产业园区是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当前,西安绿色产业园区建设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王其兵委员建议,应构建全生命周期的建设标准,前端规划引领,要求新建园区可再生能源渗透率不低于25%,工业用地绿地率提升至20%,配套建设智慧管廊系统,预留碳捕集设施接口;中端过程管控,推动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后端循环利用,创建“无废园区”示范工程,建设园区级再生水回用系统和共享式危废暂存库,降低中小企业处置成本。
“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西安渭河流域范围内有西安沣京工业园、长安区东部新型建材产业基地等10余个县域工业集中区。”致公党西安市委会副主委崔安庆认为,要构建“一园一特色、多园强支撑”协同发展格局,必须做优做强优势产业,进一步提高发展质效。他建议,支持跨区域产业园区协调发展,引导鼓励西咸新区和西安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整合或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分布零散的产业园区,实现利益共享。
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阎良区政协副主席邢继辉分享了产业绿色化、能源资源利用绿色化、生态环境绿色化、项目运行管理绿色化的“阎良经验”。他认为,要进一步推广现代化产业园区建管模式,开展传统行业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排查及分类整治,推动中小企业集约化、高质量发展。此外,对现有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实施拉单挂账式管理,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优先采用市政集中供热设施或清洁能源,合理推进园区污水收集、雨污分流、中水回用等基础设施升级,提升产业园区绿色发展水平。
“可以大学城科创势能、秦岭生态禀赋、西沣路工业园区为支撑,优化产业布局。”长安区政协副主席姚旭升分析长安区区位优势,描画“一核两翼”空间布局:以未来信息港为核心节点,联动各区县产业走廊和生态走廊,形成“技术研发在核心区、产业转化在拓展区、生态价值实现在外围区”的梯度发展格局。“还可整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创新资源,构建覆盖‘基础研究—中试孵化—场景验证’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级绿色技术转化枢纽,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用地保障机制,优先支持绿色技术产业化项目。”
统筹好存量与增量,关键是存量“活”、增量“优”。王海涛委员建议,要创新绿色金融工具,发行“碳中和园区专项债”,募集资金用于光伏、储能等基础设施建设,允许企业以碳资产作为抵押物;探索与全国碳市场衔接,推动航空基地等重点园区纳入配额管理,激活碳资产流动性;建设“关中平原绿色产业走廊”,联合宝鸡、咸阳、渭南等城市,共建跨区域绿电交易市场与固废处理中心,输出西安智能物流、低碳建筑经验,承接陕北绿电资源,形成“西安研发+周边制造”的分工体系。
随着交流的深入,现场协商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逐一回应委员关切。
“大家的意见建议既有深度又有高度,我们将充分研究吸纳,建好产业生态,推动产城融合发展。”西安市工信局副局长郭亚龙边听边记、踊跃互动。他表示,将进一步编制园区产业规划,明确主导产业方向和承载的核心功能,精心谋划园区的产品组合、业态配比等,聚力打造西安特色发展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