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市政协建言“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小记
□ 实习记者 韩璋 通讯员 杨敏 记者 樊星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如何精准发力?”“如何解决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衔接不畅问题?”……6月11日,韩城市政协召开提案办理专题协商会,与会人员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积极建言献策。
韩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以来,韩城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三农”工作决策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升级、建设提质、治理增效等重点工作,但还存在政策措施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要形成一个源头防控、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整体系统的解决方案。”樊娅丽委员建议,用群众易懂的案例,通过短视频、田间课堂、典型曝光台等形式宣传环保知识,将农业环保纳入“文明村镇”“美丽庭院”评选,设立“环保红黑榜”,形成全民环保共识。
“还可以推广‘测土配方+智能施肥’,建设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减少化肥使用量。”程敏正委员补充说,科学划定养殖“三区”,对中小养殖户进行低成本设施改造,鼓励“养殖—种植”结对,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
孙文凯委员建议,充实镇街农技员、环保网格员队伍,开展“治理能手”培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同合作,解决“多头管、管不好”问题。
针对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民建韩城市委会秘书长李晓玲建议,参照“河长制”“林长制”经验,在市镇村三级建立“田长制”,将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细化到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民小组长,并签订责任书,明确“谁的区域谁负责”;推广“物业化管护”模式,在项目区组建由镇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组成的“管护小组”,负责日常巡查问题上报,引入专业公司开展设备维修、沟渠清淤等服务,实现“专业+自治”,织密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网”。
严博委员呼吁,结合“乡村振兴大讲堂”“主题党日”等活动,将高标准农田管护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民说事会”“田坎课堂”等形式,用“大白话”讲清“大道理”,让村民明白“高标准农田是集体资产,更是自家饭碗田”,引导村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王文俊边听边记,连连点赞。他表示,委员的提案建议是农业农村部门推进工作的重要参考和宝贵资源,要以高度的责任意识,认真研究吸纳委员们的真知灼见,切实把将委员们的提案建议转化为破解“三农”难题的有效举措,为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案办理质量直接体现政协履职成效,也关系委员履职积极性。”韩城市政协主席刘革表示,市政协将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提案从“写得好”走向“用得上”,为助推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