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市县工作

合力奏响先进制造业发展“奋进曲”

——西安市临潼区政协十四届十七次常委会议侧记

陕西政协网 发布时间:2025-06-18 08:36 【字体:

□ 记者 闫智

产业强则区域强,制造业兴则经济兴。先进制造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是夯实产业强区基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6月13日,西安市临潼区政协召开十四届十七次常委会议,围绕“以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统领夯实产业强区基础”议题开展专题协商,与会常委、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为临潼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临潼区锚定“工业强区”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形成了以高端装备、食品乳制品为支柱,新材料、生物医药为潜力的产业格局。

“我们已建成省级工业园1个,规上工业企业101家,2024年区属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88.56亿元。”区政府副区长王鹏在通报集聚区建设情况时说,目前,临潼工业园已吸引银桥、伊利等知名企业入驻,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1家,园区成立以来,已累计引进项目192项,引进资金233亿元,2024年完成工业产值90亿元。园区商贸企业发展势头良好,2024年实现销售额160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58.9亿元,孵化全国著名商标3个。

在取得阶段性发展成果的同时,临潼区先进制造业仍面临产业链协同不够、要素保障不足等问题。如何从“新”突破,布局先进制造业未来赛道?委员们立足调研实际,从产业链升级、要素保障、营商环境提升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我区先进制造业‘四链协同’初具形态,但产业链完整性和协同效应仍需强化。”区政协常委、民进临潼区工委主委李红梅指出,全区高端装备产业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购、食品乳制品精深加工不足等问题突出。

李红梅建议,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一链一策”精准招商,重点引进包装材料、物流配套企业,推动邦淇二期土地手续办结及40万吨植物蛋白加工产业项目顺利落地。同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数据共享、协同研发。

区政协常委、农工党临潼区工委主委崔琰调研发现,部分工业用地存在“布局散乱、利用粗放”现象,全区尚未形成统一的低效用地认定体系,难以标准化协调推进低效用地的整合改进工作。

如何盘活低效用地,提高全区工业企业用地效益?“要建立低效用地动态评估机制,推广‘工业云’平台实现数字化监测,探索‘弹性出让’‘先租后让’等供地模式。”崔琰建议,在旅游商贸开发区等重点区域试点工业用地“复合利用”,通过“腾笼换鸟”为优质项目腾挪空间。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区政协常委、区工商联副主席宣建青说,辖区企业用工多为半工半农低素质人员,高级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他建议,相关部门应牵头建立技术人才专家库,推动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引导高校毕业生就地就业;企业要拓展职业晋升通道,探索“业务外包”模式解决高端人才需求问题。

“新丰食品制造业集聚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交通便利,具备打造西北地区重要食品制造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区政协委员、新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松柏说,要推动新丰食品制造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行“链长制”,由区政府领导担任产业链链长,建立“‘链主’企业需求清单”和“政府服务清单”双清单制度,确保企业诉求得到及时响应。要将园区基础设施改造纳入区重点项目,重点实施电网扩容、雨污分流、智慧物流等项目,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中小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理解不深,纳税信用与金融信贷对接不畅。”区政协委员、区财政局园区办主任祁艳建议,在园区设立税务服务驿站,开展“一对一”政策辅导,推动纳税信用与融资担保挂钩,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

听取委员们的建言,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区政协主席吕新海建议,做大做强高端装备、食品乳制品优势集群,支持陕鼓、银桥等“链主”企业提升本地配套率,加速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集群,设立专项孵化基金;制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打造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探索园区能源管理平台建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完善产业链供地细则,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委员们的建议切中要害,为集聚区建设提供了‘锦囊妙计’。”王鹏表示,将梳理整合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强化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组建产业创新联盟,制定技术路线图;加快产业升级,推动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绿色化改造;加强服务保障,探索产业链整体供地模式,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未来,临潼区将以“规划引领、项目带动、要素集聚”为抓手,加速打造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为产业强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各界导报 编辑:郭长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