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县政协工作亮点回眸
□ 实习记者 白小芳 记者 贺鹏飞
2024年,在甘泉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甘泉县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团结与民主两大主题,锚定全县中心工作,以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助推发展、服务民生,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甘泉新篇章贡献政协力量。
筑牢思想根基
凝聚“同心政协”政治共识
甘泉县政协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理论武装夯实政治根基,推动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
强化理论武装铸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将理论学习与调研协商、主题教育成果巩固深度结合,通过党组会、主席会、常委会专题研讨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严明党纪正风肃纪。常委会成员带头研读党纪条规、讲授廉政党课,组织警示教育活动,引导委员和机关干部学纪知纪、守纪明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增强自我净化、自我提高能力。
紧扣县委部署履职。建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机制,党组成员牵头督导重大项目、督察重点任务,推动政协履职与全县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全年围绕县委决策部署,将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环节与县委要求深度融合,为县域发展凝聚思想共识。
聚焦高质量发展
彰显“有为政协”实干担当
甘泉县政协以“县委中心工作就是政协工作重心”为导向,推动协商资源向发展一线集聚,以精准建言助力甘泉经济社会提质增效。
深调研促精准协商。践行“四下基层”理念,全年开展学习考察、调研21次,形成6篇调研成果、16篇社情民意信息,提出100余条建议;组织全委会协商1次、常委会专题协商1次、专委会对口协商6次,多项建议获县委、县政府批示并转化为决策参考。
盯重点谋发展良策。围绕重点项目推进、民营企业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等关键议题,组织7次调研座谈,形成28条建议,涉及新能源设施建设、传染病防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领域,为发展“破题”“解题”提供多元视角。
解民忧献务实之策。依托社情民意信息平台,围绕秦直道遗迹保护、基层药品供应、流动摊贩管理等民生热点建言献策,推动县屯大桥红绿灯改造、康乐路亮化工程等建议落地见效。全年向市政协报送36篇社情民意信息,数量居全市县区首位。
创新履职机制
贡献“为民政协”智慧力量
甘泉县政协以制度创新为抓手,拓宽履职渠道、提升服务效能,让政协工作更贴民心、更惠民生。
提升提案工作实效。出台提案办理协商办法,规范提案“提出—审查—办理—表彰”全流程。十届三次会议以来,立案35件提案中,33件被采纳或列入计划解决,办复率100%;推动殡仪馆建设、消防器材配置等民生提案落地,实现“小提案”撬动“大民生”。
构建监督协同体系。与县纪委监委联合制定纪检监察监督与政协民主监督贯通协调措施,整合纪检“刚性”监督与政协“柔性”监督优势,形成联动机制,为县域治理提供监督保障。
延伸基层履职触角。建成5个乡镇(街道办)政协联络中心、6个委员工作室,124名委员下沉一线,打通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全年开展民主评议3次,征集意见26条,积极跟踪督办整改,助推部门履职效能提升。
深化团结民主
构建“开放政协”联动格局
甘泉县政协以联络联谊为纽带,汇聚各界力量,以文化赋能、宣传聚力展现甘泉发展新貌。
拓展对外交流合作。主动对接上级政协,组织委员参与省、市协商活动,争取工作支持;深化与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联系,落实主席会议成员走访委员制度,全年走访15人次,解决问题6件。在市政协观摩活动中,全方位展示了甘泉重点项目与民生工程建设成就。
发挥文史育人功能。甘泉政协文史馆自2024年1月开馆以来,接待参观43批次486人次,成为展示地域文化的重要窗口。历时两年编纂的《甘泉人物(二)(三)》收录82篇文章、70余万字,以本土人物故事激发群众建设家乡的热情。
强化宣传扩大影响。与省市县媒体联动,宣传政协重要活动40余次,开展委员风采专访4次;在市政协2023年度评优中,甘泉政协荣获6项殊荣,展现了履职成效与委员担当。
夯实自身建设
展现“过硬政协”时代风貌
甘泉县政协以改革创新精神强基固本,进一步推动制度、队伍、机关建设全面升级,提升履职专业化水平。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构建视察调研、提案办理、委员履职全链条制度闭环,出台《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评选表彰办法》,以“季度通报+年终评比”激发委员履职活力。
提升委员能力素养。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委员培训、“委员活动日”等活动,强化“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能力建设。在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中,3篇委员作品入选市政协征文集,3幅书画作品入编书画集,2篇文稿获省政协“我与人民政协”征文展示。
锻造高效机关作风。以党建引领机关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通过“周一履职培训”、专题学习班等形式,提升干部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为政协履职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