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鸡市金台区政协
“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是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为助推全区“专精特新”企业健康发展,近日,宝鸡市金台区政协组织调研组,先后深入宝鸡瑞林石油机电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宝鸡市振兴石油化工配件制造有限公司、宝鸡泰恩制冷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地调研,走访听取区工信局有关同志和兴元石油、嘉利来、安达实业等12户“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情况汇报,征询意见。
调研发现,全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趋势向好,但也存在思想认识水平低,“小巨人”企业数量少、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少、贡献少,企业创新意识、能力、人才较弱,缺资金、缺人才、缺土地等短板。
意见建议
“专精特新”企业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摇篮。全区上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加强引导、加大扶持、多方联动、加快发展”思路,以专破局、以精立业、以特求强、以新赋能,加快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从孵化培育、成长扶持到发展壮大的全生命周期梯次培育体系。
一是上下联动建机制,促使“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提高政治站位,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引领金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作为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出台实施意见,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编制行动方案,出台金台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指导政策、产业细分目录,不断延伸“专精特新”产业链条,以主导优势产业带动新兴产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培育更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成立发展联盟,由区工信局牵头,区发改委、企业等共同参与,成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联盟,加强与西安“专精特新”企业、长三角“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的对接与交流,打造高质量“专精特新”服务。完善梯度培育,围绕全区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借鉴天津市做法,建立金台区“专精特新”种子企业库、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库、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库四级培育库,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瞪羚企业”,形成“金字塔”结构。完善部门协同,由区工信局牵头,税务、财政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围绕《工业“四基”发展目录》和《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聚焦石油装备、轨道交通等十条具有金台辨识度的产业链,实行“一户一档、一企一策”措施,在人才培育引进、展销交流合作、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
二是协同创新助升级,催促“专精特新”企业“化学反应”。创新发展观念,依托秦创原平台,鼓励宝冶钛镍等“专精特新”企业设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申报实施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揭榜挂帅”科研项目,鼓励企业加快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加快成套设备改造更新,提高产品技术、安全和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完善地理标志培育机制,支持合力叉车等企业创造知名商标、驰名商标和知名品牌,支持本土企业“杂八得”打造绿色供应链,瑞旗、天海山泉、张辉面打造绿色企业,凸显金台特色“专精特新”企业品牌。实施标准领跑,开展“专精特新”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鼓励石油机械等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制定、实施一批领跑全国、全省的企业产品标准,提升产品标准水平。推进数字转型,推进“数字+、机器人+”,鼓励泰恩制冷等企业加大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项目投入,支持企业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和智能工厂,推进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环节、全链条深度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共享、供需对接、生产协同。打造“独门绝技”,学习浙江“专利免费用”和北京专利“先用后付”经验,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促进创新成果惠及更多企业;鼓励长岭迈腾等企业在细分行业专注“只干一件事”,把一个零部件、一种材料或一种工艺锤炼到世界顶尖水平,以“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以特取胜”确立独特市场定位,成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灯塔企业。实施“龙头+配套”行动,推动杭叉机械等产业链龙头企业、骨干企业优先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主动参与强链补链稳链,提高“专精特新”企业产品配套能力和市场份额,打造“制造+服务”金台模式。
三是创新思路引人才,助推“专精特新”企业“千帆竞发”。转变引进方式,推动金台职教中心等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指导瑞林石油等企业充分发挥校招、点招优势,每年从专业对口的高校招聘应届本科和硕士毕业生,作为高端人才培养对象。打造培育基地,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企业人才招聘会,鼓励长岭迈腾、宝冶钛业等“专精特新”企业和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机电学院等学校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激励保障,开通“专精特新”企业引才绿色通道,支持企业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定期表彰一批“金台工匠”“首席技师”“金牌工人”。
四是多措并举盘活资金,为“专精特新”企业注入“金融活水”。建立白名单,探索建立“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白名单制度,银行对白名单内企业直接发起授信,减少审核环节,提高准入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难度。出台专项方案,出台专项融资促进方案,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支持企业开展订单、仓单、应收账款等供应链融资模式,扩大专利权、商标权、股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对初创期、成长期有前景但未获贷款的“专精特新”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优惠利率,送金融服务上门。壮大基金规模,探索设立“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基金,壮大政府担保基金规模,健全“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立市级奖补资金,足额兑现区级奖补资金;由区金融办牵头,加强全区“专精特新”企业股改、挂牌、上市辅导,加强直接融资服务,带动社会资本对“专精特新”企业投资。
五是优化环境强服务,助推“专精特新”企业“百舸争流”。加强域内采购,建立金台区“专精特新”企业精品新品动态库,制定《金台区三首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鼓励兴元石油等区内企业采购“专精特新”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组织嘉利来建材等“专精特新”企业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提高品牌影响力。强化用地保障,加大“专精特新”企业用地保障力度,对因增资扩产需要新增用地企业,优先列入用地指标计划,对土地投资强度等指标采取“一事一议”方式予以支持。加强全流程服务,依托“陕企通”,配备“金融+服务”双专员,主动为企业提供“容错支持”。强化精准招商,由区招商局牵头,聚焦全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断点或薄弱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来金台投资,引领带动行业企业加快发展。